都说日系车不行了,怎么它就能在不声不响中半年卖出去83万辆?

91che袁创2025-07-24 07:59:49

燃油时代的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是大杀四方的存在,加价提车,加装饰提车都成为了那个时代它们最辉煌的注脚。

而进入到新能源时代,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荣光显得黯淡了许多。曾经的日系三强凋零了75%,日产靠着新车N7勉强止血,本田上半年销量一路暴跌,唯独丰田实现了逆势上扬。

丰田销量

2025年6月,丰田在华销量达15.77万辆,同比增长3.7%;上半年累计销售83.77万辆,增长8.6%,成为日系三强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企业。与此同时,本田销量暴跌24.2%,日产也下滑21.02%。曾经的日系三强,齐头并进的格局为何变成了丰田一枝独秀?

日产的失速与本田的困境

当丰田高歌猛进时,另两大日系品牌却深陷转型泥潭。

日产虽然凭借N7(11.99万元起)实现15个月来首次正增长,但其“亏本换量”的策略究竟能撑多久也一直不被外界看好,较早之前就有内部人士坦言,N7的定价“肯定是亏本的”。

日产N7

更严峻的是技术空心化——N7的智驾完全依赖Momenta,自身完全没有数据闭环能力。

在今天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核心考量因素的情况下,自己几乎不掌握核心算法和数据闭环。一旦依赖关系中断,后续OTA和升级又将会被掣肘,以低价换量拉流量的打法又能有多少持续性?依靠着N7的表现,虽然结束了长达15个月的连续下滑,但也仅仅是止住颓势,未来又该如何?

而本田的危机则更加深重,6月销量同比暴跌15.2%,新能源占比不足5%,远低于市场50%的渗透率。其纯电车型烨S7定价高达25.99-30.99万元,却仅配备L2+级辅助驾驶,被用户吐槽“电动化毫无诚意”。而东本P7电动车两月只卖579辆,几成行业笑话,整体销量完全靠CR-V苦苦支撑。

本田烨7

近期,本田传出消息,已将2030年纯电目标占比从30%下调至20%,试图转战混动市场。这种关键时刻的战略摇摆,很可能带来更不可估量的后果。

守得住基本盘,电动化转型初战告捷

翻开丰田的销售数据,可以发现丰田在燃油和新能源市场的两线作战下都交出了非常不错的答卷。

在燃油车市场,丰田依然保持着14%的市场占有率。锋兰达卡罗拉锐放双星闪耀,持续领跑合资紧凑型SUV市场。在混动市场,也是以16万辆蝉联油混市场冠军。

而在MPV市场,赛纳加格瑞维亚的组合依然是所向披靡,而在新能源赛道,全新纯电车型铂智3X上市首月就收获1.5万订单,称得上是初战告捷。

丰田这种守得住油混基本盘又能攻占新能源高地的双线作战能力,让你不得不佩服,世界一哥毕竟是一哥。

面对今天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市场环境,凯美瑞6月销量突破2万辆,创下年内新高,这样的成绩在当下尤其显得不容易。

究其根源,丰田是真的懂中国市场,也彻底把中国市场“搞明白”了。

新凯美瑞将L2++级智能辅助驾驶下放到主销配置、把价格控制在20万以内的结果。让原本B级车的智驾体验,用A级车的钱也能拥有。

铂智3X(10.98万起)和bZ5(12.98万起)甚至比国产竞品定价还要低15%-20%,皇冠陆放等车型以三年保值率超50%的优势吸引换购用户,配合“时光焕新”置换政策激活存量市场。

直白地说,丰田这是完全放弃了曾经的品牌溢价打法,放下了身段和中国车企同位竞争,你“卷技术”我就和你拼技术,你“卷价格”我就和你比价格。

南北丰田相得益彰,灵活多变的市场策略辅以原有的成熟渠道布局,取得现在的成绩似乎一点也不为过。另外,这套“油电协同”的打法——用燃油车利润反哺电动化投入,更是形成了可持续的现金流闭环。

深度本土化是关键

面对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丰田深谙入乡就要随俗的道理,彻底全面的拥抱本土化,将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与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的研发中心进行统合,建立起中国独立的研发体系,并将研发决策权从日本总部转移至中国。

更是在“立全球,更中国”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智慧定义产品,全球体系保障品质”的创新模式,将中国市场的需求置于产品开发的核心位置,产品开发权完全交由中国团队主导。

丰田

以纯电车铂智3X为例,该车深度整合华为、Momenta、比亚迪等本土供应商,中国供应链占比达高达65%,打破了“进口部件高溢价”的日系传统。

这种对本土供应链的扶持,使得新款纯电车保留了足够的价格竞争空间。在疯狂“卷价格”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有余力打价格战且能打赢,已然成为新品车型避免上市就被“围殴”的基本操作。

另外,在决策机制上,中国团队还首次拥有了车型定价、技术选型的最终决策权,响应速度较传统合资模式提升了许多,以丰田当下奉行的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为例,它就是由中国人担任车辆开发负责人,让能听得见前线炮声的年轻工程师们拥有更大的权限,有针对性的开发出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从结果来看,丰田的这一本土化程度已经于一般中国品牌无异。比如首款纯电车型铂智3X,就完全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采用Momenta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硬件配备激光雷达和254 TOPS算力的芯片,而价格却直接下探至10.98万元,彻底颠覆了市场对于“合资车就是要贵一点”的传统认知。

事实上,正是依靠这种深度的本土化,让丰田不仅没被新能源浪潮被边缘化,反而从潮头鱼跃向前,屹立不倒,成为了外资品牌入乡随俗的一大典范。

不是所有的本土化都叫本土化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同样的,也不是所有的本土化都叫本土化。只有形而无神的本土化只能造就一具没有灵魂,没有任何生气的本土化躯壳。

真正的本土化,至少应该是像丰田或者大众这样,重用本土人才,依赖本土供应链,深入且尊重本土文化。。。。。。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24年销量超3000万辆,这是一个让所有的外资车企都无法也不能忽略的巨大市场。

丰田的成功显然验证了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一大生存法则:唯有将全球技术积淀与本土创新生态深度融合,才能赢的这场竞争。

而仍在坚持“技术平移”(将全球车型直接引入中国)的本田,现在的故事大家也都看到了,上半年销量已跌至2020年巅峰期的37%,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丰田鱼跃,本田鲸落。面对中国市场的两种迥异的路线,造就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市场反馈。

过去的辉煌都已经过去。日系三强的分化发展,无疑映射出一个深刻的行业变局:当中国成为全球电动智能车的创新策源地,“在中国赢”就成为了“在全球赢”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事实证明,谁能更彻底地尊重中国文化,扶持中国人才,拥抱中国产业链,谁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今日中国,谁就能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里持续生存下去。

丰田汽车在华销量的悄然回暖,既体现了丰田百年来极富智慧的生存哲学,更是丰田扎根中国本土市场的积极印证。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