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显示技术权力迁移,三星、索尼为何转向中国RGB方案?

电科技袁创2025-07-31 08:47:26

当前全球电视行业的竞争趋势,已从单一的产品创新转向对技术路线定义权的争夺。

不久前,三星宣布将在9月举行的IFA 2025上,发布115英寸RGB Micro LED电视。索尼亦计划利用这一全球平台,在欧洲首次亮相其RGB-Mini LED系统。

回顾过去四十载,从CRT、LCD到量子点和OLED,日韩品牌几乎包揽了所有尖端技术的全球首发。然而时至今日,在新一代高端显示技术的全球角逐中,三星、索尼却都紧随中国电视品牌之后,开启了攀爬RGB-Mini LED技术之路。

海信rgb

这一现象标志着:中国显示技术首次从“跟随”转向“定义”产业标准,而技术话语权转移的核心在于对控光芯片与三色背光光源量产瓶颈的突破。

技术破壁:中国重写RGB产业路径

近日,招商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二季度三星电子营业利润指引同比骤降56%,LG电子营业利润指引同比下滑47%。而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加速抢占高端市场高地,强势跻身全球高端电视前二。这一崛起的背后,是国产品牌在RGB-Mini LED技术上的系统级突破。

据了解,RGB-Mini LED技术以红、绿、蓝三原色LED独立光源替代传统白光或蓝光激发方案,从背光源头实现色彩精准直出,在媲美甚至超越QD-OLED画质表现的同时,更具价格优势与超大尺寸落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性价比的视听选择。

海信rgb

尽管RGB-Mini LED电视近几年才逐渐被大众熟知,但其实早在2004年,日系品牌便展示过RGB LED电视原型,却因散热设计、芯片控制及光源寿命等硬性瓶颈被迫止步量产,这一搁浅就是二十年。

在此期间,中国显示产业一直没有放弃对RGB-Mini LED技术落地的探索,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在芯片、系统与材料三大维度实现破局。

比如,海信的RGB-Mini LED技术能直接驱动红、绿、蓝(RGB)三基色光源进行分区控光与控色。通过独立调控每种基色的发光强度,混合生成所需的亮度与丰富色彩,省去了二次色彩转换过程,真正实现了“三基色生万亿色”的效果。

而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两颗芯”:一颗是海信自研的信芯AI画质芯片H7,能让RGB三原色光的强度、时序、位置精准同步,攻克了行业长期存在的串扰难题;另一颗是全新的RGB-Mini LED背光芯片,它解决了三原色LED在发光效率、寿命、色纯上的产业化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带来更好的色彩,海信还采用了RGB背光和液晶面板双重控光的架构,并独创了一套RGB三维控色控制系统,能实现从显示场景AI分析识别,到AI自适应控光,再到高精度控色的RGB多基色显示颜色的精准控制,进一步提升画面的观感。

此外,海信还通过优化散热方案与后端显示器件,以延长产品寿命,为用户提供更长效、更稳定的画质体验。

这一系列创新使海信率先打通了RGB-Mini LED产业化闭环,海信UX系列在2025年3月成为全球首款量产RGB-Mini LED电视,进一步奠定中国品牌的领先优势。

海信rgb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信UX系列量产上市后,索尼邀请中国媒体前往日本东京参观其此前发布的RGB高密度LED显示系统,三星则启动了越南工厂115英寸RGB Micro LED电视的试产,并计划于年内启动销售。

索尼与三星的“先放弃、后跟进”,恰恰印证了中国技术路线的先进性与商业价值。这意味着中国不仅破解了RGB-Mini LED电视量产难题,更以海信UX等产品为标杆,在超大屏高端市场定义了“高画质、高能效、高质价比”的新标准。

体验重构:破解大屏显示互斥困境

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达1375万台,同比增长1.8%;销售额561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98英寸和100英寸产品销量分别激增57.4%和83.1%,这一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重新爱上大屏电视,除了因为电视显示技术本身的创新外,更源于在内容端、用户端的需求升级。

 一方面,高品质的影视、游戏以及AI健身课程等内容不断涌现,其卓越体验依赖大屏呈现,促使追求优质视听体验的用户回归大屏电视;另一方面,用户需求日趋多元,其社交与娱乐属性被深度挖掘,催生了全新的大屏体验和客厅文化。因此,在内容升级与需求演变的双重驱动下,电视技术持续创新迭代。

海信rgb

而长久以来,大屏电视领域始终被一个“不可能三角”所束缚:色彩纯度、峰值亮度与能耗效率三者难以兼得。

以量子点技术(QD-OLED/QD-Mini LED)为例,其依赖蓝光激发量子点材料二次转换色彩的原理,虽能实现较高色域,却存在固有缺陷:量子点激发过程的光效损耗导致能耗攀升,而色彩转换中的光谱溢出又易引发串色,降低色彩纯净度。

更关键的是,为实现高亮度(如2000nits以上),传统方案需大幅提升背光功率,不仅加剧能耗,更因热量堆积而大幅缩短面板寿命。这一互斥困境,成为行业长达二十年的技术桎梏。

但就像前面提到过的,RGB-Mini LED技术摒弃了传统白/蓝背光或量子点材料的色彩转换环节,从背光源头实现色彩精准直出,既破除了高亮度与高功耗的绑定关系,又通过三色光源独立控光避免光谱交叉污染。

以海信RGB-Mini LED电视UX系列产品为例,其色域覆盖达97% BT.2020,色彩体积提升20%以上,色调、亮度、饱和度控制精度则均提升430%,连人物发丝、树叶脉络等细节都能精准还原。同时,其116英寸UX电视在实现8000nits峰值亮度时,能耗反比QD-OLED降低20%以上,真正做到了“画质提升”和“节能低碳”两不误。

海信rgb

此外,传统大屏电视为追求画质和轻薄,往往会牺牲设计与声学性能,比如容纳更多的功能模块导致机身厚重、扬声器空间被挤压导致音质扁平化等。

而海信RGB-Mini LED电视UX却通过“苹果硬件”级别的堆叠架构升级,定制级超薄光学模组、超薄板卡、扬声器,使整机厚度进阶到35mm,延续并升级了东方美学“江山画卷”造型。同时,首次将顶奢音响应用于电视产品,把与帝瓦雷联合设计的6.2.2多声道系统整合于35mm超薄机身,让大屏电视的视听体验得到系统化升级。

据悉,海信UX系列已通过杜比视界和潘通色彩的双权威认证,这标志着中国方案完成了从技术参数到权威认证的价值闭环。

产业焕新:延展全球液晶生态价值

当前,RGB-Mini LED技术的产业化突破,正在触发一场超越产品层面的全球显示生态重构。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3M12~24M12 期间,Mini LED与LCD 电视价差从5021元收窄到 2549元。浙商证券发布的《黑电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二)估值篇》则指出,Mini LED 降本主要通过国产化、新材料应用、生产标准化等方式实现。

海信rgb

例如,随着显芯科技/华源智信等国产厂商突破AM驱动芯片,业内从PM驱动转向国产AM驱动,灯驱合一设计,带来显著降本空间;Mini LED芯片降本主要通过增加 DBR结构和采用高压芯片方案实现;PCB板从整板状到鱼骨型再到灯条形的优化,面积逐渐减少,单板利用率提升,进而拉升良率等。

随着头部电视品牌以85/100/116英寸等多尺寸矩阵产品覆盖主流高端市场,其规模化效应将进一步摊薄技术成本。而这一降本增效浪潮,也促使三星、索尼等巨头做出战略取舍:放弃OLED全线转型计划,转而将RGB-Mini LED作为高端产品核心。

当然,更深层的变革发生于产业链上游。要知道,Mini LED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包括上游的LED芯片、驱动IC、下游的背光模组以及最终的终端整机。随着Mini LED市场需求的增长,行业内部的垂直整合趋势愈发明显。

例如,创维与英科迪、小米与聚飞都以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形式,聚焦Mini LED背光技术与模组光效优化等领域,进而带动国内显示产业链共繁荣。

海信rgb

海信则选择控股乾照光电芯片厂,使品牌与供应商在技术研发上形成合力,不仅对于RGB-Mini LED背光新技术的开发起到关键作用,更是实现从芯片、封装模组、整机的全链条协同创新,良率达98%。

据海信显示事业部供应链管理部总经理王立强透露,2024年海信电视和智能家电产业链上游的所有配套灯条供应商合作额均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海信还带动显示产业链上的40余家供应商企业出海,出海品类涵盖光学模组、背光模组、结构件、包装材料等。

通过深度融入海信的全球供应网络,这些企业不仅提升了自身能力,还依托合作中积累的国际经验、权威认证及品牌口碑,赢得了海外市场的广泛青睐,进而实现了国际业务版图的多元化拓展。

可以说,中国显示产业已实现“技术定义→标准输出→装备反哺”的闭环,彻底扭转了“进口芯片+海外专利”的依附模式。而中国创新也为全球显示产业创造了转型缓冲期,并将单点技术优势链接,转化为产业链话语权。

总之,RGB技术在沉寂二十年后,由中国企业重启并主导产业化进程,这不仅是对显示技术的一次革新,更延展了全球显示行业的产业链价值。当全球显示产业格局进入“小屏OLED+大屏RGB-Mini LED”双轨并行时代,生态规则的制定者将始于东方。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