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根据IDC数据显示,华为以18.1%的市场份额重夺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榜首,小米降至第四位。然而,这一看似辉煌的胜利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各家的同比增幅其实大都在下跌,用户似乎开始厌倦了像过去那样频繁更换手机,拿着三、四年前的手机继续使用,成为了更多人的新常态。
中国信通院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最新的一大趋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近33个月,较2020年拉长近40%。这意味着,消费者正将手机从“快消品”转变为“耐用品”。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就是成本敏感度的升级。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手机均价了上涨6%至380美元,中高端机型更是突破了5000元人民币的心理关口。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手机的性价比和耐用性,而不是潮流度。
其次,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手机的性能早就处于过剩的阶段,如果只是看新闻聊微信,哪怕五年前的手机,其实也能应付。有测评显示,目前主流机型的性能冗余已达42%,三年前的旗舰机满足今日的日常需求毫无压力,在电池给力的情况下,甚至还能打两局游戏。这使得消费者对新手机的购买欲望大大降低。
最后,软件维护的延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主流厂商的系统支持周期达4年,这使得消费者无需频繁更换手机,也能享受到最新的软件服务。
尽管华为以18.1%的市场份额重夺第一,但其自身出货量仍下滑3.4%。这本质上是在一场集体退步竞赛中的相对胜出。换言之,即便强如华为,在逆势情景之中,它所能做的就是比竞对下滑得更少一些。
华为之所以更抗跌,主要得益于它成功的高端战略,在折叠屏市场独领风骚一马当先,在高端市场一直是唯一的存在。
小米成为了TOP 5中唯一正增长的品牌,但市场却出现了罕见的矛盾——千元机贡献了其78%的增量,Redmi系列单款销量破400万,但旗舰机型的销量却始终难当大任。
华兴证券的最新研报指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复苏周期已结束。行业价格战已从高端机型蔓延到了中低端市场,导致小米手机业务收入与毛利率双双承压。华兴预测,小米二季度手机单价仅1080元,相关收入同比下滑1%。
这些数据揭示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小米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低端市场,而在高端市场,其竞争力依然不足。
眼下,除了搭载了鸿蒙的华为以外,各大手机品牌均深陷在同质化泥潭中,呈现出创新失效、渠道失血、营销失声的“三失”状态,折射到市场表现就是,哪怕起售价已经来到了六字头,但折叠屏渗透率依旧难以上扬,用户对于手机的拍照能力也开始逐渐失去了热情,直接导致OPPO渠道价破发速度创下了纪录,vivo新品叫好不叫座。
这些事实都表明,智能手机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各品牌在“换机小冰期”中举步维艰。甚至连苹果也有点儿力不从心,今年二季度,它的市场份额为13.9%,同比跌幅为1.3%,显示出其在市场上的压力,一点儿也不会比其它品牌要更少。
而面对不可逆的换机衰退潮,行业亟需战略转型,比如硬件适老改造、以旧换新重构、软件服务掘金,这些路径或许能为行业带来新的生机。
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25年全球手机延保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280亿美元。这表明,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争夺用户的下一个换机选择,而是如何让用户手中的设备多服役三个月。
当OPPO开始关闭线下门店,当苹果开启史无前例的降价,这些反常的信号都在揭示一个行业共识——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争夺用户的下一个换机选择,那个“用新品刺激换机”的黄金年代,正和消费者逐年拉长的换机周期一起,一去不返。
尽管难以面对,但这却是所有手机厂商需要接受的残酷现实。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