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榜上,比亚迪以214.6万辆位居第六,距离第五的本田仅差一万余辆,要知道比亚迪的成绩单还不包括腾势等子品牌销量,如果这也算上,比亚迪的排名还要再靠前一些,坐五望三是没有问题的。
在全球汽车产业电气化大转型的背景下,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工业一步步向顶峰攀登,有人预言,比亚迪会在五年之内将成为全球王者。
尽管此时放话似乎有些过早,但翻开比亚迪的成绩单,在飞速的增长速度面前,相信所有人都不会怀疑,这一天看似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
仔细分析比亚迪的海外成绩单,就会明白厚积薄发这个成语的含金量。
2025年,比亚迪在多个关键市场的突破,尤其欧洲市场的破冰更显可贵。要知道仅仅四年前,比亚迪在全欧洲的年销量尚不过千。而今天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西班牙月销已经过万,同比756%的增长领跑英法德意西五大头部市场,意大利半年的注册量也超过了9000台。
目前比亚迪在欧洲已经实现单国月销6000台的突破,重点市场月销过千成为常态。要知道这还是在面对欧盟的关税壁垒,一轮轮的反补贴调查下取得的成绩。
比亚迪在老牌汽车工业的腹地以狂飙突进的姿态亮出獠牙,向全球汽车工业的高地发起了冲锋,对全球市场都产生了很强的示范效应,也正因此,欧盟才会拼命的架起关税壁垒,也难怪比亚迪在欧洲的突破,被很多媒体直接冠以攻下“上甘岭”的名号。
今年7月1日,年产15万辆的比亚迪巴西工厂正式投产运营,首款下线车型,是巴西2024年最畅销的电动汽车Dolphin Mini,也就是国内的海鸥。而当天的活动屏幕上BYD é do Brasil(属于巴西的比亚迪)的口号也分外亮眼。
巴西作为比亚迪全球的样板市场,不仅仅是车卖的好,比亚迪更是深度融入到了它的本土文化。
目前在巴西,每卖出10辆纯电轿车就有9辆是比亚迪,而在混动市场则是3辆必有一辆属于比亚迪。未来,随着巴西工厂二期的产能扩充完成,巴西工厂将成为拉美地区最大的电动车制造中心,辐射整个拉美地区。顺带说一下,这个工厂原来曾经是福特的工厂。
在亚洲市场,曾经被日系车视为后院的东南亚市场,随着比亚迪的崛起,整体都开始出现逆转。在泰国,比亚迪包揽新能源和纯电双料销冠,纯电份额高达35%;在新加坡,比亚迪全品牌登顶乘用车销量榜;在丰田本田的大本营日本,比亚迪去年以2223辆的成绩首次超越丰田,登顶纯电市场销冠。
在国内,比亚迪早已超越大众等车企成为销量第一的车企,而在全球市场,比亚迪正在加速布局。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尔雅多曾在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奠基时表示:“比亚迪是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正在加速驶入全球化的快车道,在欧洲很多国家想搭上这辆快车,幸运的是匈牙利搭上了。”
匈牙利部长的话道出了比亚迪“出海”成功的一个秘诀——本土化。
目前比亚迪在全球共有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泰国和墨西哥五大生产基地,合计总产能90万辆,再加上自持滚装船,比亚迪已经建立起覆盖全球的生产网络。
当然,海外基地只是让销量成为可能,最核心的依然是技术代差带来的行业竞争规则的重塑。
仔细翻看这份榜单,丰田的领先依然是燃油车的存量优势,这与比亚迪的电动化增量对比鲜明。事实上,比亚迪在三电技术和智驾系统上已经构建起了护城河,而这一长一短之间,竞争的格局随时可能翻覆。
未来,随着全球电气化转型的加速,传统燃油车的优势势必会进一步缩小,未来的竞争核心很可能取决于转型速度和本土化深度这两点,相比传统跨国车企的转型包袱,比亚迪现阶段则只有一点需要克服,那就是深度的本土化。
这就恰如一个人和一个背着包袱的人赛跑,超越是必然的结果。
说到底,汽车也只是一个耐用工业品,便宜好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道理,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技术的底色,这才是工业企业能够长久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
据媒体报道,比亚迪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五年超6%,其中2024年研发投入542亿元,在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排第一。此外,比亚迪目前拥有超12万名技术研发人员,同样也是全球车企中最多。
这种把技术创新融入到血液里的企业精神给比亚迪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易三方、易四方等等,每一年比亚迪都会出现引领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这样的技术迭代速度放在全球市场都是罕见的。
目前比亚迪已经建立起了技术+成本+迭代的三维壁垒,短期内几乎看不到世界其他车企的超越可能。
首先是技术全栈自研, 以e平台3.0整合CTB电池车身一体化、八合一电驱,整车效率超特斯拉Model 3(百公里电耗11kWh vs 12.5kWh)。 而自研的刀片电池成本比宁德时代LFP低15%。
其次是,迭代速度堪称降维打击,目前比亚迪年均推出12款新车,而同期丰田只能做到5款,以比亚迪海豹为例从研发到量产只用了18个月,而同期大众ID.3则花了42个月。当然有人说研发车型快并不代表车型质量好,但这代表着一个高速运转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的运转效率,要知道,车辆质量和车型研发周期并无直接关系。
第三个就是几乎全覆盖的价格区间,这是一个巨无霸企业统治力的象征。从十万到二十万的秦PLUS再到二十到三十万的汉EV直至三十万以上的仰望,几乎在每个价格区间,比亚迪都有能打的车型,这样的一个霸主企业其冲击全球王者似乎也是必然的选择。
当其他的巨头车企还在为电动化转型思虑再三左右摇摆焦虑时,比亚迪依托着“技术+规模+本地化”这三招已经向全球市场吹响了冲锋号,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下半年欧洲南美东盟三大基地的产能完全释放,比亚迪领先全球市场的身位恐怕将变成长期格局,正如网友所言:“销量增速亮眼,研发技术硬核,多品牌覆盖需求,这势头,走向全球第一,必然是稳稳的!”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