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遭遇流量反噬,那些还在打算讲故事的车企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91che袁创2025-09-29 17:27:07

因为过往的流量狂欢,小米正遭遇可能是入行以来最大的形象危机,从11万辆车的被动召回,到网友自发掀起的各种嘲讽文案,往日泼天的富贵流量正以最快的速度对小米和雷军本人形成反噬。

如果说全网“群嘲”只是网友“玩梗”文化的一部分,但这个过程对企业品牌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影响深远且难以逆转的。

雷军流量

在这场浩大的网络狂欢里,网络给小米和雷军重新打上了不信任的标签,这是任何一个面向大众的品牌都无法承受的灾难,甚至已经逐步蔓延到公众对于营销这个学科是否还有存在价值的讨论。

在滔滔舆情压力之下,雷军于近日举办了一场演讲,显然是希望通过和外界的沟通改变当前的局面,但从结果看,局面似乎没有多少改观。

近日,长城魏建军开始对外表示,声称以后高管要在发布会上夸大宣传就处分。

显然这些跃跃欲试的准备全面拥抱社交媒体的老派领导们开始意识到,流量能让你一夜爆红,也能让你一夜之间就身败名裂。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警示就是:无论品牌的流量大小,请守住商业伦理的底线。

遭遇流量反噬

遥想小米第二款车 YU 7上市之时,当时就创下了汽车百年工业史上未曾出现过的订单奇迹,算下来至今也不过数月,回头再看当时的全民热捧,如今不禁给人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天堂和地狱仅仅一线之隔。

当所有人都以为小米将凭借“一炮而红”的表现站稳脚跟,成为行业里响当当的品牌时,形势在接下来却出现了急转直下的逆转。

我们常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当品牌在泼天流量面前光彩夺目之时,殊不知已经走在了钢丝上,任何一点瑕疵都会在互联网的“放大镜”下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我们回溯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似乎能找到一丝蛛丝马迹。

2025年3月29日深夜,安徽铜陵高速。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的SU7发生事故,吞噬了三条鲜活的年轻生命。后虽在紧急公关之下,将这件事情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彼时,公众对一家创立仅仅两年的新品牌还尚且保留了足够的耐心。

小米su7爆燃

只不过,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有一部分舆论开始重新仔细审视这家上市不久就爆火的品牌,关注度开始走向两极分化。

随后,当车规级纸巾盒的梗出现在网络之上,再爆出要求预定客户提前支付尾款方能提车的操作,公众的情感逐渐又由玩梗发展到抵触。

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纸公告,公告了小米116887 台标准版车型被召回。官方层面的这一动作,让不少网友产生了一个想法:当初的众多猜测可能被实锤了。

尽管这是一次在官方要求下进行的OTA升级召回,但随后该品牌一系列的操作,让公众产生了些许反感。

网友们甚至扒出了车型亮相会上,展车开过时掉落的疑似螺丝钉的瞬间。在这样的舆论放大镜下,就像贸然开放的西贝后厨,没有任何品牌能够禁得住这样的“关注”,何况一个刚刚创立两年就已经走过了传统车企百年历程的品牌。

就像一对分手的恋人,过往的甜蜜在此时都成了互相攻击的“罪证”。曾经无比热爱这个品牌的网友们瞬间进入叛逆期,戏仿雷军过往言论的网络段子层出不穷。

羊驼小米

客观地说,一家初创企业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是必然的。无奈因为当初的人设过于光彩,以至于时至今日反而触发了某种人性里的开关,引爆了这一轮反噬。

事实上,营销手段的选择对于企业而言,并没有高低对错,只有合适与否,本质都是对公众情感的迎合度。显然,在一系列的事件中,小米的选择并没有触动公众情感,反而引发了公众的排异反应。

但无论如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公众还是希望赌上了创始人所有声誉的小米,能够熬过这次危机,持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那些准备学习小米的车企们

当传统车企甚至是新势力等都在为新车型如何冲击销量绞尽脑汁时,小米的产品总是一车难求,甚至最大的苦恼就是产能不足。

这显然引发了其他车企的羡慕嫉妒恨。

一时间,无论是老牌的国企还是崭新的新势力们都开始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讲故事,不断制造网络话题,进而通过泼天流量来实现产品的热销。

车企拉踩

于是,新车发布会上的创始人们开始纷纷语出惊人,利用自身影响力制造拉踩话题。

从传统广告到社交媒体,从车展发布会到CEO个人IP,车企们纷纷“触电”,急切地想要拥抱这股洪流。

然而,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关于讲故事这事,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小米近期遭遇流量反噬无疑是在明晃晃地警告了各家车企——学我者亡,像我者生。

作为曾经的工业之王,对汽车企业而言,产品永远是“1”,流量只是后面的“0”。无论玩法如何翻新,卓越的产品体验和用户服务永远是根基。将流量带来的关注,扎实地转化为产品迭代的养分和用户服务的动力才是根本。

流量反噬

流量可以将你瞬间推上神坛,但如果产品力不足、交付延期、品控翻车,流量的反噬会来得更快、更猛烈。

在传统时代,一个质量问题可能影响一批用户;但在流量时代,网络的回声效应会因为一则负面报道、一段故障视频,会在数小时内发酵成全网的信任危机。车企们应该想一想,你的产品与服务的“里子”,是否撑得起流量的“面子”?你的组织体系是否具备了“全网客服”和“危机公关”的能力?你的流量策略与自身的品牌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否一致。是坚持用技术引领说话,还是用娱乐化内容破圈?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完全置身流量之外,但还应该看到,在流量的背后依然是企业硬核实力的比拼,内功如果修炼不好,被聚光灯照亮的不一定是辉煌,也可能是无处遁形的瑕疵。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