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0后到00后的这两代人,赶上了中国电动车最狂飙突进的十年。
过去,我们谈的是有没有;今天,我们谈的是好不好。
当我们的汽车保有量从0到3.5亿辆,当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大关,当高速公路的充电桩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一个新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效率。
由于电池的底层化学特性,前80%和后20%的充电时间大致相同,从低电量到80%属于快充阶段,速度较快,而从80%到100%则进入涓流充电,速度大幅下降。所以,将一辆车充至100%满电的时间,可能足以让两辆车都充至80%。
马斯克就曾给一位热心的美国用户解释过这件事,他用了停车场的类比来解释这一现象。停车场空荡荡时,停车位随便找,而当停车场都快停满之时,停车就需要花更多时间。
由此,一个关于公共资源效率和个人安全感的矛盾就出现在了高速公路的充电桩上——我们到底是应该主动终止充电,提升充电桩周转率,让更多车主随充随走,还是先满足自己的100%电量兜底的安全感?
以前,这个问题都是民间的自主讨论,更多牵扯的是道德层面。而当岚图汽车CEO卢放把这个问题摆上了桌面,倡议“在高速服务区,电动车只充到80%就主动离场,把剩下的20%留给下一位”,这件事就从普通的道德评价变成了效率边界的大讨论。
卢放的倡议,本质上是把“时间”从个人口袋里掏出来,重新分配给陌生人。这听起来像是道德绑架,但却是你我迟早都会遇上的必然冲突——因为下一个假期,你我也可能在高速的充电桩前,焦虑着是80%还是100%。
经济学里有个词,叫“公地悲剧”。当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共资源就会枯竭。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就是最新的“公地”。
卢放的倡议,前半段是一次温柔的“道德征税”,不强制,不罚款,只靠用户自觉。后半段则是上了经济杠杆手段,为非要充电到100%的用户征收“超时占位费”。
人性从来不是靠自觉驱动的。当然,人性也往往是基于现实的考量酌情发散。
冬天零下五度,续航打七折;一家三口,目的地还有两百公里,这时候,谁愿意拔掉充电枪?
再比如蔚来高管沈斐所言,人家充电的人在吃饭,你让他拔枪?
尽管沈斐说这话有为换电打掩护的真实意图,但他确实指出了一个大家想说却又不能公开说的事实——我又不是没掏钱,凭什么要求我主动拔枪?我购买的服务就是要充电到100%,为什么要让我主动打折?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充到100%”,而是“如何让充到80%成为最优解”。这里面既有道德的考量,更是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这两代人,其实在在不断见证从“抢”到“让”的全过程,抢盐、抢房、抢口罩。然后,到今天,我们开始学着在高速服务区,把充电桩的枪,让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所以,卢放的充电80%倡议,不过是把“中国式排队”搬到了电动时代。他的初衷是建设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但是手段确实有待商榷,它不完美,却是一次必要的演练——演练如何在资源有限的世界里,用技术和商业,让利己与利他握手言和。
也许五年后,超快充都普及了,5分钟补能800公里。到了那时候,我们也许都会笑着回忆:当年为了那100%的电量,差点儿和人家打了一架。
历史不会记住从80%到100%的巨大技术鸿沟,但会记住我们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是如何学会了真正的共享精神。
数据显示,广东部分服务区试行85%自动断电后,充电桩翻台率提升30%以上,这印证了倡议的底层逻辑,涓流慢充时段,恰是公共资源帕累托最优的断裂点。
而特斯拉,这个电车的先行者也早已施行了占位费。特斯拉规定,充电结束后5分钟没有驶离,按6.4元/分钟收费,费用不封顶。
回望这场讨论,最具启示的并非具体百分比,而是中国企业家的角色蜕变,他们从产品制造者成为了公共议题发起者,卢放们正将流量意识转化为制度设计能力。
所有商业创新的终局,都是社会关系的重组。在充电枪与等待车主的凝视之间,一个更深刻的命题正在展开:当效率与善意被写入算法规则,中国企业能否在硬科技赛道之外,为世界输出一份协作理性的新样本?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