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测试智驾,为何马斯克点赞,华为已读不回,央视迅速割席?

91che袁创2025-07-28 08:54:21

懂车帝的一场智驾测试,在把所有车企拉进舆论风暴的同时,也把自己卷进了巨大的舆论旋涡。

一场号称科普的测试,却在变量混乱与结果偏颇中演变为特斯拉的营销盛宴,国产车企纷纷集体以闭麦为回应。

懂车帝智驾测试

测试结果出来后,各方反应不一。忙着和特朗普“撕逼”的马斯克忙不迭地在X上转发并点评,“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着实凡尔赛了一把。

与直肠子的美国老板喜怒形于色不同,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陶琳显然更懂得中国文化,:“我们不care排名,这些都是暂时的”,然后她又见缝插针地提到了老板马斯克的宏伟目标——“要开发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辅助驾驶”。

陶琳特斯拉

而另一家车企的发言则颇值得玩味。鸿蒙智行表示说看了懂车帝的测试,不予置评。并随手甩出了上半年的辅助驾驶报告。

鸿蒙智行

在这次测试里,争议最大的就属华系车。被冠以“科技车皇”的问界M9不仅输给了特斯拉,甚至还输给了长城的魏派蓝山。

相比国内车企的反响平平,国内网友则已经沸反盈天,有人观看视频后,直指懂车帝前后标准不一,存在人为干扰的情况,质疑懂车帝夹带私货,尤其是在华为牵头组织起草工信部自驾规范的敏感时刻,如此结果自然引得外界猜测纷纷扬扬。

而与此同时,央视也悄悄修改了其微博内容——将原本“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的描述删除,仅保留“懂车帝在真实道路测试”的表述。

除了技术质疑,更大的质疑在于,在这样一场需要高技术标准运作的科学严谨的评测中,由一家和行业有着直接利益关联的媒体机构来组织,如何保证公平性,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混乱的测试

回看整个事件,懂车帝联合央视推出的《懂车智炼场》节目,号称对36款主流车型进行了大规模辅助驾驶实测,模拟了15类高危事故场景,包括“消失的前车”、“夜间施工避障”和“儿童突然冲出”等极端情况。

测试结果显示,仅47%的车辆能安全避让高速施工卡车,58%可在儿童突然冲出场景有效刹停。

更引人注目的是品牌分化: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以5项通过率位列第一,而华为问界系列、小米SU7、理想L6等国产车型则表现不佳。

结果一经发布,质疑声浪汹涌而至。核心争议点集中在测试的变量控制上:不同车型的测试车速不一致(特斯拉120km/h vs 小米130km/h),跟车距离差异巨大(特斯拉120米 vs 问界仅45米)。

人为干预的质疑同样尖锐。

网络视频显示问界M9测试中方向盘被强制回正导致碰撞,懂车帝则解释为“AEB触发后抑制了NCA绕行功能”,非人为干预。

当行业需要一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测试时,应该由谁牵着这些骡子或者马?假如是一头骡子牵着另一头骡子,这样的测评结果必然是难以服众的。

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在这场测试中,特斯拉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一众国产车企,除影响巨大的华系鸿蒙智行简单评述外,均选择默不作声,尤其是在特斯拉即将推出十万级新品,而华为担纲起草工信部自驾规范的敏感时刻。

如此呈现一边倒局面的结果,更是将测试设计的公正性质疑推到了顶点。

质疑焦点一:场景设计脱离实际。在“消失的前车”测试中,要求车辆在130km/h时速下,30米内避让故障车并规避左侧车流,专业人士指出这已远超L2级辅助驾驶的安全边界。这种极端场景下,任何车辆的辅助系统都面临巨大挑战。

质疑焦点二:更令人不解的是测试中的变量差异。华为系车型在“消失的前车”测试中不仅跟车距离更短(约50米),车速更高(130km/h),且AEB介入后绕行功能被抑制,而特斯拉则享有更宽松的测试条件。

质疑焦点三:传播效果明显失衡。问界、小米等国产车型的碰撞画面被反复播放强调,而特斯拉的成功场景则轻描淡写。这种呈现方式也被质疑是“打击国产车,为特斯拉镀金”。

虽然懂车帝针对上述问题都给出了解释,但网友依然对公正性保持质疑——这基于一些科学常识。以特斯拉一直坚持的“纯视觉”方案为例。特斯拉的逻辑是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通过算法来判断路况。而华为、等国内很多品牌,用的是“融合感知”方案,就是不光用摄像头,还加上了毫米波雷达甚至更高级的激光雷达,相当于给车子装上了眼睛、耳朵还有超声波等多重保障。

为何加上了毫米波雷达甚至激光雷达的车辆感知,不如特斯拉那几个摄像头,显然在科学逻辑上有些完全无法令人信服。

央视迅速割席

面对这次测评大多数国产车企都选择了沉默以对,我们理解国产车企的难处,这个时候多说一句话都可能引火上身,这里面自然也有忌惮央视为这次活动“背书”的因素。

面对汹涌的舆情,央视也坐不住了,快速割席的操作更显得耐人寻味。原宣传中“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的表述被悄悄删除,改为“懂车帝在真实道路测试”,评论功能也转为“精选”模式。

央视懂车帝

央视的退出动作可以有多种解释,可以理解为不愿为这场争议测试背书。也可以理解对操作过程中的技术理解不满等等。

马斯克的高调转发则将这场测试转化为特斯拉的全球营销素材。他特意强调“无中国本地数据仍获第一”,暗示特斯拉技术优势。

面对质疑,懂车帝回应称:“有的人只关心自己是不是第一,而我们更关心你安不安全。”并强调测试是“科普节目”,从未做官方排名。这种看似清高的回应,却回避了核心的方法论质疑。

有业内专家直白的指出,测试的最大问题在于混淆了科普与评测的边界。作为科普,它应明确技术局限;作为评测,则需科学统一的标准。

懂车帝试图兼顾两者,结果却两面失守!

抛开争议,测试确实暴露了行业痛点。AEB与导航辅助系统的功能冲突,夜间场景下激光雷达车型为何表现反而不及纯视觉方案,这都急需给出答案。

公安部也同步强调:当前所有量产车均为L2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监管,“脱手脱眼”将承担法律责任。这对消费者是必要的安全提醒。

然而,科学精神要求方法严谨与结果可复现。当测试的变量控制如此混乱,其结果的参考价值显然便大打折扣。懂车帝作为专业媒体,它本想揭示辅助驾驶的局限,却不小心暴露了媒体自身测评的局限。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懂车帝有那个“金刚钻”吗?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