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被特斯拉抛弃,再因小米崛起,激光雷达何以让禾赛股价翻了四倍

91che袁创2025-07-21 16:10:01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的关键传感器,正经历着市场的跌宕起伏。

激光雷达行业曾因技术路线之争陷入迷雾,作为行业龙头的禾赛科技,在2024年初市值一度低迷——成本高企、车企搭载意愿不足、海外扩张受阻,叠加特斯拉对纯视觉路线的坚持,整个行业阴云笼罩。

然而短短半年后,这家曾被特斯拉“抛弃”的激光雷达企业上演了一场资本市场的绝地反击:股价飙升4倍,成为全球首家盈利的激光雷达企业,单季净利润1.7亿远超预期。这场逆袭背后,是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格局的深刻重构。

禾赛科技2014年创立时,立足激光光谱分析技术,2016年,禾赛看到了智能驾驶更为广阔的赛道,果断切换到“激光雷达”赛道。这一年,禾赛推出首台国产高性能雷达Pandar 32,正式布局激光雷达领域。此后,在2016 - 2020年相继推出多款Pandar以及QT/XT系列产品,主要服务于Robotaxi。

激光雷达马斯克

2020 - 2021年,Pandar系列成为禾赛主要收入来源,公司首次踩中L4 Robotaxi热潮,2021年实现硬件收入端70%的增长。从下游需求端看,主要应用场景Robotaxi的客户包括美国的Zoox、Aurora、Auto X以及中国的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

这些玩家以L4高阶自动驾驶起步,但受传统规则式算法固有缺陷影响,即使使用机械式激光雷达补充3D建模,商业模式跑通难度仍很大,导致Robotaxi下游需求端在L4跃进式算法路线下难以实现大幅爆发式增长。

在L4 Robotaxi需求受限时,禾赛于2021年推出AT系列,布局需求量更大、市场更广阔的乘用车智驾赛道。首个AT系列产品AT128在2022年实现量产出货。

从下游需求端看,车企对智驾竞争逐步加大,采用渐进式路线的乘用车车企(以特斯拉、华为、新势力带领)通过数据驱动的端到端路线,相比跃进式路线的L4玩家,跑通高阶智能驾驶(L4 - L5)的可能性更大。

电动化创新接近终结,车企围绕智能化的竞争兴起,高阶智能竞争成为大势所趋。虽然车企智驾技术路线尚未收敛,但随着激光雷达成本逐步下沉,部分车企即使智驾技术领先,仍搭载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

2024年初,禾赛面临多重困境:特斯拉引领的“纯视觉派”占据舆论高地,激光雷达被贴上“昂贵冗余”的标签,更严峻的是,其主力产品Pandar系列机械雷达单价高达10万元,且存在结构复杂、寿命短、量产难的致命缺陷,而依赖的Robotaxi市场,因L4技术成熟度不足迟迟未能爆发。

然而,2025年小米SU7因视觉方案失误引发安全争议,行业共识已然转变——激光雷达不再是为炫技而生的功能件,而是规避千分之一概率致命事故的安全刚需。

这种认知革命,让曾被马斯克嘲讽为多余的技术重获新生。

禾赛敏锐捕捉到车企对感知冗余的迫切需求。随着汽车智能化竞争加剧,激光雷达正从高端选配逐步向安全标配演变。这种行业共识推动了激光雷达需求的激增。

激光雷达作为环境感知的核心传感器,其市场边界正在快速扩张。禾赛科技从2024年低谷到2025年爆发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对激光雷达应用前景的重新评估。

激光雷达

ADAS市场的渗透率提升构成了激光雷达需求的基石。激光雷达在ADAS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技术路线收敛趋势。

虽然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但更多车企选择了"视觉+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路径。特别是2025年小米SU7智驾事故后,行业对纯视觉方案的局限性有了更清醒认识,进一步强化了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的必要性。

Robotaxi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呈现高端化特征。L4级自动驾驶需要更高性能的传感器,禾赛AT1440激光雷达点频超过3400万点/秒,是主流车载激光雷达的45倍以上,能够精准捕捉复杂城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

随着自动驾驶算法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演进,高质量的三维环境感知数据变得愈发重要,这进一步强化了激光雷达在Robotaxi中的不可替代性。

禾赛的逆袭证明,激光雷达并非"伪需求",而是智驾从L2向L4进阶的关键传感器。当ATX价格跌破1500元,激光雷达正迎来类似手机摄像头的"渗透率拐点"。尽管前路仍有技术路线争议与地缘风险,但禾赛通过芯片化降本与技术迭代,已构建起应对变化的底气。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