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小米Yu7三分钟订单突破20万,创造了一个汽车行业记录。
在随后的返场直播里,雷军坦言:“如果大家着急用车,我觉得国产新能源车都还不错,比如即将上市的小鹏G7,月底发布的理想I8,当然Model Y也不错。
雷军提到的小鹏G7正是小鹏汽车下半年的重磅上市车型,小鹏G7。
7月3日晚上,小鹏G7正式上市,起售价19.58万起,如外界所料,价格进一步下探到了20万以下,随后小鹏官方宣布9分钟实现大定10000台。
同为中大型SUV,无论是市场定位上还是售价上,小鹏G7和小米Yu7都形成了竞争关系,两位关系不错的湖北老乡之间也难免会产生一场激烈的竞争。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小鹏G7和小米Yu7的对比,看看小鹏G7到底有没有硬刚小米的Yu7的实力?
2025年的这个盛夏,就像何小鹏自己所说,中大型SUV的市场上“有点热闹”。相继亮相的小米Yu7与小鹏G7这两款“7系”SUV,在产品力的对比上还是有很多看点的。
小鹏G7的一个核心卖点就是采用了小鹏自主研发的图灵芯片,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小鹏G7 Max并不是图灵芯片,而是采用的是英伟达Orin X芯片,小鹏G7 Ultra才采用自研的三颗图灵芯片;小鹏官方表示,一颗图灵芯片的有效算力顶三颗Orin X,小鹏G7 Ultra的算力为2200TOPS。
小米Yu7全系列均采用一颗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为700TOPS,小米YU7的算力水平在发布的时候已经是行业顶尖水平;小鹏G7发布之后,小米YU7在算力上事实上已经远远落后小鹏G7 Ultra了。
何小鹏说G7将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并表示超前兑现了未来五年的算力预期。简单地说,目前汽车行业的主流算力在80TOPS到700TOS 之间,小鹏G7在采用三颗图灵芯片的情况下,有效算力已经达到了9颗Orin X芯片的水平。这样看的话,如果拿顶配小鹏G7来对比小米YU7 的话在算力上还是实现了遥遥领先的。
小鹏的目标很简单,智能汽车是年轻人玩具的市场现状面前,小鹏就是要在这一块疯狂加码,努力使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首选目标。
目前小米YU7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和700TOPS算力的英伟达Thor芯片。车身采用10组贯穿式风道设计的运动造型,蚌式机盖和溜背车顶营造出超跑气质。
在性能表现上,小米YU7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达508kW,零百加速仅需3.23秒,号称80万元内最快SUV。续航方面,标准版CLTC续航835km,创下同级新纪录。
G7的空间设计则要稍逊于小米YU7,4892mm车身和2890mm轴距,对比YU7的3000mm轴距确实优势小了一些。另外G7采用的是前置单电机设计,功率为218kW,目前官方宣称CLTC续航为702km。相比YU7的全系标配激光雷达,G7放弃了激雷达的配置,采用纯视觉方案。实际使用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较早之前,小鹏产品负责人Nick曾经表示,小米YU7和小鹏G7是两个属性的产品,小米 YU7 主打颜值、操控能力,小鹏 G7 则主打家庭、科技,两款产品均具备“很长的长板”。
显然,小鹏G7并不想和YU7在性能续航动力表现上缠斗,这样意味着两款车的目标客户人群其实有着巨大的差异。
另外在智能座舱上两款车算是各有千秋,小米YU7的优势是车机芯片规格更高,小爱同学的生态应用也更加广泛。小鹏G7的表现来看给人一种更注重实际的体验,配了87英寸的AR-HUD抬头显示屏,前排座椅也比小米YU7多了主驾头枕音响、前排座椅按摩和后排通风按摩的功能。
整体上看,小米YU7其实更像是一个堆满了市场主流配置的“网红”产品,没有特别出众的特点,但每一项都尽量堆到了最高值,而小鹏G7则更像何小鹏专研行业数年后深度技术思考后的产物。
相较之下,单从创始人的发力点来看,很明显更早进入行业的何小鹏对产品和行业的探索要更远一些。要知道时至今日,雷军进入汽车行业也仅仅四年多。
刘强东曾经说过,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的。一言以概之,小米拥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和营销能力。这点从G7上市发布会上就可以看出,面对强势的对手,小鹏G7似乎有一种刻意避开风头的意味。两款车的定价区间起售价格相差了接近5万多元,小鹏G7的顶配版尚不及小米YU7标准版价格。这似乎更像是两位老友的一种私下默契,但同时小鹏G7又精准的卡位在Model Y标准版与长续航版之间的价格空白。
坦率地说,从基本盘来看,雷军虽然是后入盘者,凭借小米自身的生态盘,有小米SU7的销量在前,没有人敢低看YU7 的市场前景,上市发布会当天的记录已经印证了这一点。从这一点看,YU7甚至有挑战市场老大Model Y的可能。
而G7虽然在技术的思考和探索上走的更远,但之前的教训也同样深刻,市场是否认可何小鹏对行业的思考依然还是未知数。从这点来说G7的前景似乎更难料一些。
但正如一位车评人所言:“除了车身尺寸略小、没有堆料和性能续航弱了一些外,在科技配置、舒适度以及售价这几大关键领域,小鹏G7的优势反而更大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小米YU7开局爆火,但小鹏G7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团队和品牌对整个行业的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市场给小米YU7降降温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而在两个品牌的前面,还有一座年销45万的Model Y这座大山,相信这才是他们真正要翻越的。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