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中国家电行业的历史性一幕突然上演: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在AI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在中国家电史上,从未有两家千亿级巨头在直接竞争领域达成如此深度的合作。美的与海信在终端市场仍是对手,但在智能制造、绿色工厂等上游领域却选择共生。
这两家年营收合计超6000亿元的巨头,从昔日的竞争对手转向深度协同,不仅打破了中国家电行业“零和博弈”的旧范式,更向全球家电市场打出了一颗明确的信号弹——中国企业过去奉为圭臬的竞合逻辑已经开始改变,全球家电产业底层架构即将被颠覆。
在 AI 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海信与美的的合作其实正恰逢其时。
双方在各自数字化实践的基础上,共同开展广泛的数字化和 AI 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合作,尤其是推动 AI 智能体在制造、物流等众多领域的应用。这意味着,消费者未来将享受到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白电产品。
两大品牌合作的核心关键词是AI与数字化。双方计划将AI智能体深度嵌入制造、物流等环节,这种技术协同的实质,是将中国家电行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制造,推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体经济。
在智慧物流领域,海信与美的将在生产物流协同、智能仓网体系构建等全链路进行平台优化与升级,实现端到端供应链运营效率提升和库存布局优化。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之一。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两家公司有望打造出一个更加敏捷、智能且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这不仅能够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交付速度和客户满意度,也将为全球家电行业树立供应链协同与效率革新的标杆。
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生态构建。美的旗下安得智联的物流网络与海信的全球产能布局结合,将形成覆盖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数字孪生体系。这种模式一旦跑通,中国白电企业将首次具备与西门子、松下等国际巨头抗衡的全链路效率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家电企业受困于“大而不强”的标签,核心瓶颈在于供应链的碎片化。此次合作中,美的“统仓统配”模式与海信海外工厂网络的互补,直指这一痛点。海信借助美的在东南亚、南美的物流中枢,可降低海外仓成本30%;而美的则通过海信的墨西哥基地,规避美国新关税政策的风险。
这种供应链的抱团出海,本质上是中国企业从单兵作战转向体系化突围。双方在海外市场互为支点,将加速中国制造从产品输出向标准输出升级。
更深层的启示在于,面对全球贸易壁垒和供应链脱钩风险,中国头部企业开始以“生态联盟”形式增强韧性,双方联合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既为中小供应商提供数字化工具,又通过数据共享反哺自身创新,这种开放中控盘的策略,或将定义下一代全球产业竞争的规则。
海信与美的的合作,双方在AI领域的突破尤为关键:美的依托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的智能制造能力,海信则以自研星海大模型为核心,推动智能家居场景的深度渗透。二者的技术嫁接,或将诞生全球首个覆盖“研发—制造—物流—用户”全链路的AI智能体平台。
事实上,此次合作对全球市场有可能带来的冲击已被画进蓝图:
1,技术壁垒被颠覆:双方在AIoT、绿色制造等领域的专利池合并后,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话语权将显著提升;
2、市场格局被改写:借助美的的渠道网络与海信的显示技术,中国品牌有望在智能家居生态中抢占“入口级”地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合作可能触发连锁反应。海尔、格力等企业或将加速寻找合作伙伴,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家电阵营。届时,全球市场将不再是欧美日韩企业的技术秀场,而是中国军团以体系化能力重新定义价值分配的新战场。
简单来说,海信与美的两者的战略合作,绝非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一场关于产业逻辑的颠覆式革命。它证明了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竞争中孕育协同,在开放中掌控主导权,本质上是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维度从单一产品力拉升至全产业链效率的一次勇敢尝试——这种技术协同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构全球白电产业的“价值分配链”。
过去三十年,中国企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占据制造环节,但利润大头仍被欧美日韩品牌把控。而今,海信与美的通过AI和数字化能力的输出,正在将中国从世界工厂升级为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双方联合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既服务自身工厂,又向中小供应商开放,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制造标准。
中国家电企业的全球化之路,长期受困于“单兵作战”的困境。海信在墨西哥、东南亚的工厂布局,与美的在埃及、南美的产能网络,原本是分散的棋子;而此次合作中,双方通过安得智联的智慧物流体系和海丰国际的航运资源整合,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球的“供应链棋盘”。
这种“抱团出海”的模式,实则是中国企业对抗全球化逆流的生存策略。海信与美的的合作,正是通过共享海外工厂、联合采购、物流协同,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转化为供应链韧性。企业也从低成本扩张转向了体系化突围的崭新路线。
两强联合后的技术突破,将促使全球白电行业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的步伐,那些未能及时跟上步伐的企业,或许将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海信牵手美的,在全球家电市场必将会掀起一场洗牌战。
短期来看,双方的携手会加剧市场竞争,尤其是在中高端家电市场。两家巨头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将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挤压态势。一些中小规模或技术薄弱的品牌,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进一步缩水甚至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然而,从长期视角而言,这种竞争压力也将倒逼整个行业加速优胜劣汰,促使资源向更具创新能力和效率的企业集中,最终有利于提升全球家电市场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海信与美的都拥有宏大的全球化布局愿景。此次合作,双方围绕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球产能布局等方面展开深度协作,借助彼此在全球市场的渠道资源和优势,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这将使它们在全球家电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中国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对于全球消费者而言,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高品质、智能化的中国家电产品,改变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和偏见。同时,这也给其他中国家电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启示,鼓励它们加快全球化步伐,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海信和美的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家电行业激起层层涟漪。
当下,家电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企业间的合作与整合成为提升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的关键路径。海信与美的的合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顺应行业大局的必然选择。
这也让我们不禁陷入遐想,在这场充满变数与机遇的商业格局中,下一对携手共进的合作者究竟会是谁?
海尔与格力?
作为中国家电领域的两大巨头,海尔与格力在各自的领域都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市场份额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海尔在智能家居生态构建上持续发力,其 “智家大脑” 不断升级,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生活解决方案;而格力则在空调领域深耕多年,以品质卓越、技术领先著称,近年来也在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加大在智能家居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
若二者携手,将在技术研发层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攻克智能家居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加速智能家电产品的迭代升级。在市场拓展方面,双方可以整合销售渠道与资源,进一步巩固在国内高端市场的地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合力,与国际巨头展开更有力的竞争,重塑全球白电市场的竞争格局。
TCL 与小米?
TCL 在智能显示、半导体显示技术以及智能终端产品制造方面具备深厚实力,其拥有的华星光电等产业平台,为智能设备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与显示技术支持。而小米则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构建起庞大的智能生态链,其在软件开发、智能互联以及用户流量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有目共睹。
二者合作有望在智能大屏显示、智能家庭娱乐系统等领域实现深度融合。TCL 的优质硬件产品可以与小米的智能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借助小米的软件优势与用户平台,拓展智能电视等产品的应用场景与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丰富的视听体验,进一步推动智能家庭生态的发展,增强双方在智能消费电子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长虹与创维?
长虹在家电制造领域历史悠久,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其在等离子显示技术、冰箱压缩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曾 industry 内领先。创维则在电视显示技术创新、智能操作系统研发等方面成果斐然,其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备受市场认可。
若长虹与创维合作,可以在显示技术研发上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如 Micro LED、QLED 等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市场推广。同时,在智能家电产品制造与市场销售方面,双方可以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价比,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应对市场挑战,重新夺回在国内彩电市场以及智能家居市场的领先地位。
当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行业边界逐渐模糊,跨领域合作成为了企业拓展业务边界、创造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除了传统家电企业之间的合作,未来还可能出现家电企业与其他行业巨头的联姻。
家电企业与互联网巨头
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强大的数字化平台运营能力。家电企业倘若与之合作,可借助其互联网优势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家电企业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电产品推荐系统。通过对用户使用习惯、偏好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产品推荐与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与品牌忠诚度。
同时,在智能家电的营销推广方面,互联网平台的精准广告投放与社交电商营销模式,能够帮助家电企业快速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产品销量。
家电企业与汽车制造商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智能移动终端,其与家庭智能生活场景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家电企业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将成为未来产业融合的重要方向。
比如,家电企业可以与汽车制造商联合研发智能座舱与家庭智能互联的解决方案。让汽车的智能系统与家庭智能家电实现无缝连接,用户在车内即可远程控制家中的空调、冰箱、智能窗帘等设备,实现出行与家庭生活的智能衔接。这种跨领域合作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生活体验,也将为家电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促进两大行业的协同发展。
未来,家电行业的合作之路充满无限可能。
从行业巨头之间的强强联合到跨领域企业的创新合作,每一次携手都可能改写市场竞争格局,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
而无论下一对合作者是谁,他们都需要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优势,以创新为驱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
四十年前,张瑞敏砸冰箱开启了中国家电的品质觉醒;二十年前,李东生并购汤姆逊试探国际化水深;而今天,海信与美的的协同创新,则标志着中国企业家群体真正理解了全球化的本质——不是产品的倾销,而是价值的共生。
这场合作的意义,或许正如贾少谦与方洪波在签约仪式上的那默契一笑:当中国企业的竞争哲学从“你死我活”转向“做大蛋糕”,全球产业规则的书写权,或已悄然易主。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