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一场产品发布会,但一张PPT却成了“主角”。
10月29日,北京现代首款纯电SUV EO羿欧正式上市。发布会现场现代副总经理周斌贴出了“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大字吸睛、小字免责”“饥饿营销、订单注水”“不抢就没、周榜内卷”等字语的PPT,直指行业痛弊,而这波营销也成功“吸睛”。在舆论场引起了巨大声量。

如今新车上市如果不搞点“花活”仿佛这品牌就会卖不动一样,某车型横渡长江的喧嚣刚刚尘埃落定,北京现代又以向同行“开炮”的形式成功引起巨大关注,无论是”遥遥领先”还是“大字吸睛”,但凡稍微熟悉点汽车行业的人都明白这几句话指向谁,在“骂”完同行后,现代又以“不抢就没、周榜内卷”捎带着把整个行业也骂了一遍。
如此猛烈的炮火,也成功给北京现代带来了一波流量,只是这泼天的富贵北京现代能接住吗?正在被流量反噬的小米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品牌形象大跌的同时,创始人甚至一度被逼的关闭评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长期以来合资车企们正陷入要销量没销量,要流量没流量的尴尬境地。面对中国市场汹涌的电动化转型,合资车企们在艳羡之余纷纷开启转型之路,本次推出的羿欧就是北京现代号称五年时光打造的首款纯电车型。

面对新玩法,北京现代希望通过向行业开炮的形式来实现流量时代羿欧品牌的快速传播,只是现代汽车也应该明白,决定产品生存的最核心因素永远是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的卓越产品力,而不是嘴炮,纵观近年的热销车型无一例外。
回到产品本身,虽然这次的操作让市场重新开始关注北京现代,而借助这波流量上市的羿欧产品力如何,能不能成功接到这波流量?
羿欧新车是基于现代E-GMP专用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定位纯电紧凑型SUV,有FUN、SMART、TECH三个配置版本,并根据续航里程长短、驱动形式提供6个车型配置,定价区间为11.98万-18.48万元。
在尺寸上,北京现代EO羿欧的长宽高分别为4615/1875/1675mm,轴距为2750mm,一个偏常规的尺寸水准。如果对比主流品牌比亚迪、吉利在此级别投放的车型,例如吉利银河星耀8尺寸超过了5米,羿欧尺寸上就显得保守多了,甚至于直接点说空间上毫无优势。

空间不占优,座椅功能怎么样?这方面北京现代EO羿欧没有改掉承合资车的老毛病,基础功能顶配才有,中配车型要额外加钱选装,以座椅通风为例,SMART版要加1500元。
而在当前年轻消费者最关注的智能驾驶方面,羿欧仅提供了车道保持、车道居中功能等少数几项基础辅助驾驶功能,连主动刹车、并线辅助都不带,即便是顶配THCH版本亦是如此。
在动力方面,羿欧采用了前置前驱的驱动电机布局,单电机车型最大输出功率为160kW,双电机车型总功率233kW,只能说这一数据堪堪符合这一价格区间的定位。

以如此孱弱的产品力去炮轰竞对指桑骂槐,只能说,好比邢道荣痛斥吕布关羽不讲武德——你自己又算哪根葱?
曾几何时,北京现代是中国车市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这家韩系合资品牌从2002年成立伊始,它便以“现代速度”一路狂奔,索纳塔、伊兰特等车型成为无数家庭的轿车启蒙,销量节节攀升,在2013年至2016年达到巅峰,连续四年年销超过百万辆,稳坐国内车企销量榜前列。那时的北京现代,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合资品牌”,风光无限。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辉煌如今已蒙上了一层落寞的阴影。自2017年销量首次跌破百万辆后,北京现代便开启了一段漫长的下行通道。
2021年,年销量已滑落至38.5万辆;2022年,进一步萎缩至28.4万辆,不及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

进入2023年,这一跌势仍未得到有效扭转,全年销量仅25.7万台。2024年,年销量已萎缩至15.4万辆,不足巅峰时期的零头。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现代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仅仅只超过50000台。这一数字不仅令人唏嘘,更预示着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无奈的边缘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曾经需要排队提车的4S店,如今门可罗雀;曾经能与德系、日系正面抗衡的品牌,如今在消费者的购车清单中,已逐渐滑向边缘。
一度甚至有媒体发出“北京现代离离开市场还有多远”的疑问,落寞的原因无它,和所有合资燃油车品牌面对的情况一致,皆因中国汽车市场已然变天。
一方面,以比亚迪、吉利、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它们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快速迭代的技术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彻底改写了10万至20万元级市场的游戏规则。
另一方面,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则在智能化、电动化体验上树立了新标杆。北京现代所擅长的性价比、燃油经济性和耐用性,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战场上,优势荡然无存。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那个曾经凭借时尚设计、丰富配置和可靠品质征服市场的“韩系车”形象,在新时代的消费者心中已经模糊。

当消费者谈论科技感时,想到的是新势力;谈论省油时,想到的是比亚迪的DM-i;谈论品牌时,德日系仍有其根基。北京现代,似乎成了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向上,品牌溢价难以支撑;向下,又被性价比更高的自主品牌死死压制。
在关键的新能源转型赛道,又是一慢再慢,当竞争对手纷纷推出纯电专属平台和爆款车型时,北京现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以“油改电”产品应对,缺乏有竞争力的纯电车型。如今终于迎来首款纯电车型上线,某种程度上,北京现代此次的“开炮”,不仅仅是营销和赚取流量,很大程度上更像是长期市场边缘化压抑下的一种“发泄”,而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发泄,其实更像是一口有害的毒奶,早晚会被自己扔出去的回旋镖给迎面击中。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