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榜出炉时,不少车企从业者的目光都定格在了榜首 —— 吉利星愿以 5 万辆的成绩登顶,不仅力压常年占据前列的合资燃油车,更将此前长期霸榜新能源细分市场的特斯拉 Model Y 挑落王座。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款售价不足 7 万元的 A0 级小车,从 2023 年 10 月上市到 2024 年 9 月,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累计销量突破 40 万辆的神话。
在车企们动辄将 “对标特斯拉、超越 Model Y” 挂在嘴边,比拼参数、堆砌配置的当下,吉利星愿的爆发反而凸显出了震耳欲聋的沉默,不仅一举改写了 A0 级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更给整个汽车产业抛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市场从内卷走向成熟,真正的竞争力到底源于哪里?
吉利星愿的爆火,并非偶然的单点突破,而是踩准了 A0 级新能源市场爆发的时代风口。根据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 年 1-7 月,国内 A0 级轿车总销量达 54.3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高达 99.1%,销量达 53.8 万辆,同比增幅更是飙升至 100.3%,是所有乘用车细分领域中增速最快的赛道。
而这一数据背后,是消费需求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变革。从消费端来看,A0 级新能源小车的崛起精准契合了两类核心需求:
其一,是年轻用户的第一辆车需求。随着 Z 世代逐渐成为购车主力,他们更注重车辆的实用性与性价比—— 日常通勤半径多在 20-30 公里,对大空间、长续航的需求并不迫切,但对停车便利性、用车成本敏感度极高。7 万级的价格带,恰好匹配了年轻群体的预算范围,而新能源车型的低电费、低保养成本,进一步降低了用车门槛;
其二,是家庭用户的第二辆车需求。对于已有一辆燃油车的家庭而言,A0 级电动车主要承担市内短途出行、接送孩子、采购等场景,无需占用过多家庭预算,也能弥补燃油车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的高油耗短板。
从市场环境来看,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完善为 A0 级新能源小车铺路。近年来,多地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虽逐步退坡,但针对小型电动车的使用优惠并未减少,比如不限行、免费停车、充电补贴等,这些政策直接提升了小型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
同时,城市充电桩密度的提升,也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以往,用户担心小型电动车续航短、充电难,而如今,小区、商场、写字楼的充电桩随处可见,即便续航仅 300 公里左右,也能满足一周一充的需求。
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论断:“纯电车就应该小型化,大型车就应该是混动”。吉利星愿的成功,正是验证了这一判断,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当下,A0 级市场不再是 边缘赛道,而是承载着大众最基础、最真实出行需求的 主力战场。
若说市场风口是星愿爆火的天时,那么精准的产品力设计就是其成功的地利。不同于行业内常见的加长车身、加量续航、堆砌配置的竞争思路,吉利星愿始终围绕用户核心需求做文章,其产品力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刚刚好”。
在 A0 级市场,不少车企为了追求越级感,纷纷将车身拉长,比如新上市的极狐 T1,车长超过 4.3 米,比星愿多出近 20 厘米;五菱缤果 S 也通过拉长车身,试图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但吉利星愿却坚持不跟风,将车长定格在 4135mm,车宽 1805mm。
这一尺寸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大量用户调研的黄金尺寸。4135mm 的车长让星愿在城市狭窄道路中穿梭灵活,无论是老小区抢车位,还是商场的紧凑停车位,都能轻松应对,这正是城市通勤用户最核心的痛点之一。1805mm 的车宽则保证了车内横向空间的舒适性,后排坐两名成年人不会显得拥挤,而多数 A0 级小车的车宽仅在 1700-1750mm 之间,空间局促感明显。
显然,在吉利的造车哲学里,虽然拉长车身能在参数表上更亮眼,但却会牺牲灵活性,这反而违背了用户选择 A0 级车的初衷。
星愿的空间优势,还源于吉利花费数年打造的纯电原生平台。不同于部分车企油改电的做法,纯电原生平台可以更合理地布局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从而最大化利用车内空间。
这些设计看似细微,却精准解决了 A0 级小车空间小、操控差的通病。有用户反馈,开星愿出门,后排坐孩子加安全座椅,腿部还能留出一拳空间,比之前试驾的某款加长版 A0 级车还舒服。
续航里程是新能源车主最关心的指标之一,不少车企为了吸引用户,纷纷将 A0 级小车的续航提升至 400 公里以上,比亚迪海鸥推出了 405km 续航的版本,极狐 T1 的续航更是达到 425km。但吉利星愿却选择将主流版本的续航定在 318km。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洞察。乘联会调研数据显示,A0 级新能源小车用户的日均行驶里程约 25 公里,318km 的续航足以满足一周一充的需求,完全覆盖城市通勤、短途出游等场景。若盲目追求更高续航,不仅会增加电池成本推高车价,还会导致车身重量增加,以 400km 续航车型为例,电池容量通常比 300km 车型多 10-15kWh,重量增加 100-150kg,这会直接影响车辆的能耗和操控性。
吉利的思路很清晰:用户需要的不是续航数字越高越好,而是够用且无焦虑。318km 的续航,既避免了续航太短不够用的尴尬,又没有陷入为了参数而牺牲性价比的误区,恰好击中了用户的需求痛点。
吉利星愿的 “刚刚好” 哲学,并非孤立的产品策略,而是呼应了全球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即理性消费下的朴素产品。这一趋势最早在日本消费社会中显现,而星愿的成功,正是将这种趋势延伸到了汽车领域。
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平稳期,消费者逐渐从品牌崇拜转向理性选择。此前,人们追求大牌、高端、多功能的产品,而随着消费观念的成熟,大家开始关注产品的本质价值,是否满足核心需求,是否性价比高,是否简洁实用。在这一背景下,无印良品(MUJI)应运而生。
无印良品的核心理念是无品牌标识、无多余设计、无过度包装,它摒弃了当时行业内常见的品牌溢价和花哨设计,专注于产品的实用性与品质。比如,其推出的衣物,没有复杂的图案和 logo,仅采用舒适的面料和简洁的剪裁;其推出的家居用品,没有多余的装饰,仅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
这种去冗余、重本质的产品思路,恰好契合了当时日本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最终让无印良品从一个小众品牌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生活方式品牌。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类似的消费理性回归。
过去几年,车企们陷入了参数内耗的怪圈,比拼百公里加速快 0.1 秒、屏幕尺寸大 1 英寸、续航多 50 公里,却忽略了用户最真实的需求。
吉利星愿的爆发,正是对这种内耗的反击:它没有堆砌智能驾驶、超大中控屏等配置,而是将成本集中在空间、操控、续航等核心需求上,用朴素的产品理念打动用户。
这种趋势并非只存在于 A0 级市场。近年来,不少品牌也开始推出精简版车型,比如某豪华品牌推出的入门级 SUV,取消了后排娱乐系统、空气悬架等配置,却保留了品牌核心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最终凭借高性价比获得了市场认可。这说明,无论哪个细分市场,理解用户本质需求都是不变的竞争力核心。
截至 2024 年 10 月,吉利星愿已实现累计 40 万辆销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史上最快达成这一成绩的 A0 级车型。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悬念:这款现象级小车能守擂多久?它能否真正改变 A0 级市场的竞争规则?而对整个汽车产业而言,星愿的成功是否会引发一场去内耗、重本质的变革?
从当前市场动态来看,不少车企已经开始 “跟进” 星愿的思路。事实上,对整个汽车产业而言,吉利星愿的故事,远不止是一款小车的销量神话,更是中国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它证明,当市场告别野蛮生长,当消费者告别盲目跟风,那些坚守产品本质的品牌,终将获得市场的青睐。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搜狗科技文化作者、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年度光芒体验大奖、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