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模型上车,小鹏汽车智驾再升级,它会成为销量的灵丹妙药吗

电科技袁创05-23 16:44

华为汽车BU董事长余承东,一直都是互联网上的一尊大炮,人送外号“余大嘴”。那么余承东有没有服过谁呢?

还是有的。2024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余承东公开表示,以前在智能泊车、智能驾驶方面,国内做得最好的是小鹏。

不过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小鹏在智驾领域的优势似乎正在消失,华为推出的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占据了技术高地,并且成功促成了问界M7、问界M9等车型的火爆;与此同时,在智驾领域一向没有什么声音的比亚迪也正式开启智能化下半场,推出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图片10.png

小鹏汽车必须要回击了,因为智驾是它手中最大的牌。

5月20日,小鹏汽车举行AI DAY发布会,正式宣布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根据小鹏汽车官方的说法,将会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全面无图、全国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L4级别的智能驾驶。

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辅助,这是最近几个月以来智能驾驶领域的热门话题,最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特斯拉的FSD系统,而在此前的北京车展期间,华为发布ADS3.0智能驾驶系统,也推出了“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不过小鹏汽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实现了“国内首个量产上市”,在智驾这条赛道上,小鹏汽车重新占据了主导权。

什么是端到端的驾驶辅助功能?

其实这个原理并不复杂,此前的智能驾驶,原理是这样的:车载的感知网络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路况进行感知,然后与人工写好的规则进行比对,如果能够匹配上就对车辆进行控制,如果匹配失败就放弃对车辆的控制,这个时候就需要人类驾驶员进行接管。

这也是目前很多厂商喜欢宣传自己“XX公里内零接管”的主要原因,接管次数越少,说明匹配程度越高,智驾水平也就越先进。不过人工写成的规则总是有滞后性的,遇到一些复杂的场景,感知内容与人工写好的规则匹配不上,智驾就会卡壳,此前不少品牌的智驾测试中,就出现了车辆在复杂路口“原地发呆”的情况。

而端到端智驾,就是在执行层面也融入AI大模型技术,它不需要人工写成的规则,而是可以从感知到的数据中寻找规律,并进行执行,决策效率要比目前的智驾高出一个数量级,变得“更像人”。

图片11.png

这也正是小鹏汽车这次取得突破的地方,根据何小鹏的说法,小鹏汽车将会在18个月内将智能驾驶能力提高30倍,每两天就会进行一次智驾模型的迭代。而在4月份的发布会上,华为提出的目标是“5天迭代一次”,可见小鹏在智驾领域的确有着自己的独门武功。

应该这么说,在智驾这个方向上,小鹏汽车一直都在第一梯队。现在的问题是,有了更高阶的智驾,小鹏汽车就能在销量上一飞冲天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过去两年小鹏的市场表现,2022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12万辆,而当年的销量目标是25万辆;2023年小鹏汽车交付量为14.16万辆,在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的2023年,小鹏只有2万辆出头的增量。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11.5%下滑到了2023年的1.5%。2024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13.7亿元。2024年4月份,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再度被压制在万辆以下,销量最高的小鹏P7月销量也只有2383辆。

小鹏汽车的下滑,是因为智驾拖了后腿吗?并不是,它在2022年就已经完不成销量目标了,而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上,智驾还不是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领域,人们更关注的是空间、动力、续航、舒适度等指标。

也就是说,小鹏汽车销量下滑,主要的原因是自身综合产品力的问题,而不是因为在智驾上掉了队。以余承东的傲气,一直到2024年3月份还公开承认,小鹏的智驾在过去是国内第一,也从侧面可以看到,智驾还不是那时候的用户主要关注点,当然,智驾第一的名号也就没有为小鹏汽车带来相应的销量。

问题就来了,假设小鹏这次发布的端到端智驾技术大规模上车,并且真的带来了更优质的智驾体验,小鹏就能够实现销量上的突破吗?现实恐怕并没有那么乐观,既然小鹏的销量下滑不是因为智驾掉队,那么它销量上升的希望也就不能寄托在智驾升级上。

其实智驾对一款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多重要,这件事情并无定论。问界、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之所以要拼命发展智能驾驶,是因为它们手上只有智驾能够超越传统厂商,算是单点突破的踹门利器。

事实上,目前销量表现最好的比亚迪和吉利,在智能驾驶领域都不怎么突出,但销量却一直上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过:未来的智能驾驶,就是一个普通的汽车零部件,价值三五千块钱,它不能决定一款车的全部性能。

图片13.png

小鹏汽车能够在智能驾驶方面取得突破是好事儿,但小鹏汽车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整车性能上。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普通人,他们不一定需要什么智能驾驶,也没有任何必要去体验机器接管汽车,但是如果一款车在的空间、动力、续航、外形等方面特别突出,他们会立刻投下赞成票。

现在的智能驾驶是香饽饽,谁不蹭一下都不好意思出门。但从消费者用车的角度来说,他们更想要的还是那些与自己日常用车息息相关的问题,智能驾驶固然重要,但它真不是决定消费者掏钱包的主要原因。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