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斥万恶之源收视率的我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假装无辜的同谋

电科技袁创09-21 14:49

崔永元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但如今这个“恶”却成为业内利益关联方集体追逐的目标。

崔永元

近日,著名导演郭靖宇在湖北大学了发表了名为《起来,与操纵收视率的黑势力决一死战》的演讲。原因是由其指导的电视剧《娘道》在开播之前受到了播出方的指派,要求花90万一集来买假收视率,否则不给播出。

这篇揭露电视剧收视率造假的檄文一经发出,马上就获得了众多业内同仁的相应,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导演陆川,陈思城纷纷通过社交媒体披露自己的亲身经历,力挺郭靖宇。
微信截图_20180921145250.png

吊诡的收视率造假

数据造假在影视行业并不鲜见。比如电影行业也有票房造假的现象,但其本质和形成原因却与电视剧收视率造假有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票房造假与制作方的直接利益有关,这里面涉及到票房分成等一系列商业操作,而且票房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影视作品在观众心目中的口碑的好坏。故此,投资方自掏腰包来给票房注水,希望借此炒热电影,并达到票房的保底要求。

而电视剧造假的特殊之处在于,收视率对于制作方和播出方都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并且,收视率只是广告商来衡量广告投放的标准之一,并不代表影视剧作品的好坏。但就这样一个与收益、口碑都不沾边的评判标准,却因为和广告挂钩产生出种种匪夷所思的结果——以致于在局中的所有人看起来都是无辜的,实际上每个人都在成为这场阳谋的共犯。所谓,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郭靖宇提到,按照每一集90万的费用来计算,80集的电视连续剧,需要花7200万来伪造收视率,而播出方给制作方每集的购片费只有130万,也即是说,制作方要将利润的70%交给刷量方当作保护费。

 timg (1).jpg

打不破的收视率怪圈

对于影视剧收视率造假的现象,国家广电总局和有关部门其实早有重视。

2013年,广电总局发布了22条新规;

2014年,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出台;

2016年,《美人私房菜》由于收视率过低而被腰斩。中电协发布“坚决打击收视率作家黑势力”的声明。广电总局要求电视台禁止签署类似对赌收视率公约。

但就在这一系列打击的举措下,收视率造假却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据悉,两年前买收视率是一集30--50万,而两年后的今天则涨到每集100万元。这使得制作方几乎每部戏都要拿出几千万的资金来买收视率。

郭靖宇发表文章的第二天,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播出平台表态:愿意配合广电总局,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

作为中国收视率调查权威机构——央视索福瑞公司也在叫屈。因为他们给出的收视率是源自被污染的数据,其本质上也是受害者。

那么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操控收视率这样一怪圈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收视率=广告额的规律在作祟。其背后的原因是由制作方,播出方和广告商三者之前形成的怪异逻辑关系。

首先播出方要靠广告商的资金投入来维持运营,而广告商对于广告投放的选择只有一个参考标准,那就是收视率。

因此,广告商要求播出方保证某一时段的收视率,才会投入资金,而播出方只好将收视率重担压在了制作方的身上,要求作品达到收视率的标准后才给其结购片的尾款。

面对三家都有的收视率需求,这时能够操控收视率的刷量方的出现,正好串联起了集体同谋利益链的最后一环。
timg.jpg

如何将不正当利益关系锁进笼子

早在收视率还不能成为一个影视剧能否播出的主要标准时,电视台播放哪部电视剧的生杀大权全都掌握在各大卫视的制片主任手里。为了限制权力的泛滥,人们用收视率这个唯一的标准来将人的权力关进笼子。

但现在,这一唯一的标准被共谋关系所左右。再有力的标准,也无法抵抗住在其面前的蓄意破坏与篡改。

电科技认为,解决这种现场的有办法可循。

第一点,是将评判标准的渠道多样化和透明化。比如对于收视率的调查,中国现有的权威机构只有一家,而其收集样本的方式也只有日记法和测量仪法两种,自然样本污染的概率就会增加。如果通过网络评分,或者是通过网络电视的大数据分析来综合判断,其准确性就会大大增加。

在较为重视收视率调查的美国,由于AC尼尔森与AGB两家数据研究公司的竞争关系,都各自建立自己的调查体系,尼尔森公司还在家庭测量仪与日记卡的基础上,引入了地方人员测量,使得带有个人信息的收视纪录更具针对性和可信度。

第二点,对于广告的投放,以及播出方对影视作品的购买等环节,也应该有更明确的监管和制度。

潜规则的形成不是因为无人打破,而是因为每个人的利益都在其中,要想让影视剧圈能够风清气正,就要从根上打破三方的利益共谋。

对于广告主们,应该意识到OTT大屏和移动端小平等非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正在崛起。收视率

对于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也更应该不再盲目迷信收视率,通过对消费族群的针对性调查,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来决定广告投放的方向。

至于播放方,其手中的购片权应该在有关部门的监管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来施行,而不是成为其手中变相换取资金的筹码。对于制作方来说,假收视率现在甚至已经成为某些质量低下影视作品的保护伞,将原本应该用在置景道具等创作用途上的钱,用在买收视率上,确保播出后再向播出方要天价的购片费,使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在收视率造假这场行业内部各方都参与的共谋中,最终受危害最深的还是影视剧行业自身。当人人都向收视率看齐时,那些敢于操纵收视率的恶势力自然也就有机可趁,大行其道了。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