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背后 收视率本身是以人民的名义吗?

实说新语佚名04-24 09:48

1.jpg

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成为话题和谈资,“收视率”也屡创新高,有消息说有爆6了!

 爆6,不是速8,也不是激8,是收视率突破6 %,就是100个在看电视的人中,有6个人在看《人民的名义》。

 但6 %怎么来的呢?是通过几十个城市的几千个监播器,计算得出的数据,而计算这个数据的是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而更早前,收视率是靠话务员打家庭电话问卷统计调查!

这个数据科学吗?

这个数据公平吗?

呵呵,我也只能呵呵了!

且不说全国有5亿台电视机,也不说有线电视缴费用户只剩1.5亿户左右(各地有线累计是2.6亿户),还有数不清的地面模拟\数字无线广播电视用户,还有1个多亿的卫星电视用户,更不说家庭固定宽带已达3.3亿户,IPTV近9000万户,还有数亿台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与智能电视机。

只说说全国有34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还有三百余个县级市,按城市计算,是6、7百个,按县级行政计算是近3000个,按乡镇计是四万余个。

所以不管是渠道、还是地域,目前的收视率的统计样本太少了!太简单了!!太不以人民的名义了!!!

2.jpg

无意中翻出了@南皮老殷 前年在《常话短说》的撰文,现在读起来别有一番讽刺意味:年年反腐年年腐、反反复复又一年: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曾召集央视和北京、山东、上海、湖南、天津、安徽、江苏、浙江八大省级电视台的电视剧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签署反对唯收视率、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这意味着,近几年来业内热议的“收视对赌协议倒逼收视造假”的现象引起了主管部门的注意,并着手治理。

面对如此乱象,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一直作为提供发声的自媒体平台,谴责造假行为,呼吁行业自律、部门监管乃至司法介入。今年6月上海电视节之后,曾发表过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收视对赌给行业带来的,只有死路一条》,在业界引起极大震动,原文中提到:

引用开始:

收视对赌不是最新的名词,却是2015年电视剧行业绕不过去的坎儿,正在把影视剧行业本来就千疮百孔的躯体破坏的更加厉害,很多公司是打掉牙齿自己吞到肚子里,看上去很美的一剧两星,实际变成了另一场噩梦,没有多少公司可以在播出后拿到全额的版权销售费用,如果你不就范,你的电视剧连走上卫视平台的机会都没有。

我在去年就曾经预测到,播出平台的风险正在转嫁给制作发行机构,没想到来的这么迅猛来的这么残酷。电视播出平台原来被诟病最多的是采购中有暗箱操作,现在又演变成了行业另一个极端,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公司,这样下去,这个行业能够健康稳定、欣欣向荣吗?

视频网站曾经炒高了演员身价和电视剧成本,然后丢弃了电视剧,接盘的还是电视台这个老牌国企,在如今传统媒体江河日下的大趋势下,电视台把最主要的引进节目部分用对赌的方式运营,对与错已经不单单是市场的选择问题,它牵扯到很多很大的行业走向问题,我来归纳下对赌能带来的几个影响,意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商榷。

首先,收视率和电视剧的质量还有没有关联?收视率被全行业吐槽已经很久了,曾经是这个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如今,当一个电视剧在销售的时候就必须签下收视点和收视排名的时候,可想而知,制作发行公司必然要尽一切可能和力量去完成这个目标,播出平台为了自己的利益,成功用价格杠杆把制作发行公司拖下水,于是电视剧本身的质量和最后的收视结果就渐行渐远了,那我们拿什么去跟质量死磕,功夫在诗外被今天活用在这里啦,以后将出现更多没品没质的电视剧,却有着高高飘红的收视成绩!不光业内人不服,长此以往观众是那么好糊弄的吗?

其次,品质引导几乎丧失殆尽。从业也在十年以上了,曾经电视人在一起,我们都是谈故事,谈制作,谈做好的作品,现在都在谈买收视率、并购、融资、上市,新三板,创业板,市盈率多少倍,一股凉气从脚底上到头顶,一个这么重要的面向全社会广大收看者的文化产品,已经完全沦落成赚钱的工具,丧失了基本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规律,更别说艺术信仰了!看看国外的影视作品,无论多么玄幻无论想象力放的有多远,但是人家的人文情怀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却用虚假的狂欢代替现实的残酷,这真的叫人情何以堪!

第三,采购评估沦为笑柄何其悲凉。曾经兢兢业业地研究业务,无论是剧本还是样片都掰开了揉碎了地分析研究,总想着用最优的价格买到最好的作品,用判断成就自己的工作业绩,现在不用了,哪个公司敢承诺收视,就买它,反正完成不了,我就不给你钱!那我们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自己作贱自己!再说,电视台设置这个部门的初衷是产品质量把关的职责,现在放弃这个职责,不是成为行业的笑柄吗?这样下去,你也会成为单位内部的笑柄!咱能不能都长点心吧。

第四,有追求没有渠道的公司被无情清理与践踏。我有很多有追求的,由艺术标准和艺术良心的朋友,他们现在也迷茫,总说自己现在不会做剧了,看不明白现在的收视率和采购策略,看不明白播出平台的坚持与导向了,你是看不明白,因为人家跟你玩儿的不是作品了,它们现在都玩儿的是对赌。这会逼迫有追求,但是没有渠道的公司和制作人退出江湖!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是天平的两端,唇亡齿寒,要相互依托,而不是相互给对方挖坑,让对方必须跳下去!我一直持有要培养和保护公司的职业态度,我也呼吁公司爱护和支持播出平台的业界呼唤,播出窗口大,产品才有销量,市场产量大,平台才有选择的余地,这是良性发展的不二之选。

第五,行业再没有坚守者将走向何方?现在几乎每部电视剧都没有了人文与真挚的情感脉络,以及生活的基本逻辑与伦理,一味的追求故事的蜿蜒曲折和人物设置的极致和泯灭人性,由此制造看似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看似黏稠高频的故事浓度,实际却没有任何灵魂。资本、快钱、营销成为主流,艺术、良心、坚持成为笑柄,诚心之作都凤毛麟角,路在哪?最近接连有几个电视剧是在剧本不完全或者没有成熟剧本的情况下完成了拍摄,并且销售行情根本不受影响,或者播出也势头不减,这是一个巨大的反讽,让很多认真地主创情何以堪!不管是数据作假,还是发行能力可以掩盖项目的瑕疵,都是这个行业比较隐晦的话题,让人可悲的是,连作假的人都痛恨作假了!这真的不是笑话!

第六,真的逐渐形成新的垄断集团,良性竞争正在逐渐消失,活力自然消失中。市场化就是厉害,你看原来是电视台自己做收视率,高的就那么两家,一旦公司对赌,收视率立马降了下来,竞争更加激烈了,虚高的点位也不见了,管你什么一枝独秀,管你什么人群细分,管你什么类型规划,管你什么受众忠诚,竞争主体增多,资本进入竞争环节,一切就都变得与以往不同了。我们一直号称有几千家影视公司,可是现在还活跃的还有多少家,如果我们一直这么堕落下去,还能剩下几家,然后垄断形成,良性竞争丢失,行业一定是要陷入低谷期的!电视剧本身就是个轻资产,个人能力占主导支配地位的行业,由几千个头脑发挥过渡到几个、几十个头脑运作的时候,如果大量的从业者失业,寒冬就真的到来了!

第七,电视剧本来承载了文化,现在文化变成了虚拟的符号。优秀的电视剧应该是柔软细腻的,也可以是刚猛浓烈的,是用一种流淌、一种抚摸或者一种当头棒喝来拉动剧情成长,精神营养的输送,不是以新、奇、特、惊、险、绝为最佳考量的,这样的要求在某些特定环节与故事需要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出现确实非常必要,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就是狗血剧和悬浮剧的路数。没有生活和细腻的感知力就是硬伤,优秀的作品将持续稀缺,我们就成为电视剧彻底虚拟化、空心化的罪魁祸首,我们今天不能担当,明天我们孩子就不能有担当,虚拟的没有人文精神的社会还会有未来吗?电视剧不能再这样空心化下去了。电视剧跟其它电视产品不同,它是集大成者,它的影响甚至比新闻啥的都大,你看明星能有几千万粉丝,但是央视最牛的播音主持人根本没法比的。

第八,无论是播出平台还是制作公司,公信力将更加迅速的丧失。电视台和新媒体相比,现在也就剩下公信力这一根最后稻草了,可是如果我们连这个豆维护不好,将来我们真的像某些传统媒体一样相继停业吗?公信力的丧失,这个责任谁能承担的起?我们不能自己玩火,虽然电视剧是电视行业制播分离最完全最彻底的,但是毕竟还有主管部门在掌握着呢,大家要共同努力维护住自己的优势,别为了利益因小失大。制作公司很多也都上市了,你们也一样需要维护自身的形象,有些弄虚作假的事情你们做得时候也要三思,一旦东窗事发,股市的残酷也都被国人见识好几次了。都学做百年老店,别去饮鸩止渴!

收视对赌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情况和影响,我在此抛砖引玉,请大家发表高见。

引用结束:

在“影视独舌”做过的众多业内人士专访中,每问及当前困扰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95%以上的人会说是收视污染。大家都认为这种行为甚嚣尘上,搅乱了电视剧的质量评判体系,使人无法专心做事。一些以做假收视率为业的人,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活动于暗室不见天日,而是逢有新剧开播就上门兜售,电话滋扰,明码标价,大获其利。 

有作假渠道者固然气焰熏天,一些骗子老千也混迹其中,浑水摸鱼。制片方往往两难,不就范吧,收视可能被人做掉;就范吧,又不甘心被公然洗劫。事实上,很多人无奈裹挟其中,“花钱买个心安”。就连品牌公司,大牌制作人也被骚扰,焦虑不堪。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收视曲线假得离谱,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成了受害者,也当了加害者。长此下去,怕是只有贾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

此前常话短说(微信号chdshuo)刊发了笔名为“苍蝇”的CNTV产品总监苏文涛的《电视价值评估主导权重构》文章节选,“电视台一般是三部曲,一是垄断时段,二是垄断收视率数据,三是垄断广告定价权,三件事在手,换一个猴儿坐在台长办公室也能赚钱。”

未来大数据是收视率的新统计方式,亿新媒体广告市场,谁来认领!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