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澎湃”了,汽车要破壳了,年轻人会为他们的第一辆车买单吗

电科技袁创10-26 13:56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逐步跟 MIUI 说再见了!”10月17日,雷军官宣与MIUI告别,一周后,小米澎湃OS完整系统架构破茧而出。“小米澎湃OS正式发布,小米开启‘人车家全生态’的跨越时刻”,雷军表示。

13年的探索,7年研发,澎湃OS能将小米带入了新纪元吗?而这其中的关键也从手机换挡到了汽车,也就是说,小米汽车的成败才是“人车家全生态”能否实现的核心。

自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至今,业界相关传闻不断,尽管小米很少进行官方回应,但从其模棱两可的态度不难发现,小米汽车已经不再神秘。

小米澎湃OS

上个月有消息称,小米汽车预计近两个月就将拿到工信部批文,最迟可以在年底获批,批文到手就可以全线量产小米汽车。那么,“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能否如约而至?小米汽车是否会顺势改为“澎湃汽车”?这些问题都牵动着万千米粉的心。

澎湃 OS,如何打造“人车家全生态”?

尽管2021年小米才开启车机OS系统的研发,但这条路小米已经走了十年之久。

从2020年创办之初,小米便开始做MIUI,虽然它只是基于安卓原生系统的交互层进行改进,但是也在系统框架、性能调度、内核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魔改”。例如2013年,小米推出了进程对齐唤醒机制,领先安卓半年,为保护用户隐私推出的运行时权限管理,则领先了安卓近三年。

随着IoT业务率先启动,2014 年小米发布了IoT设备的连接协议;

2017 年,小米则正式发布自研的Vela OS,实现可伸缩、可裁切,支持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设备,开始逐步统一IoT设备生态,目前已经装机量已达2000万台以上;

2019年,小米开始并行研发纯自研通用系统Mina OS,并在部分产品上小规模量产验证,同时在实验室中也成功在手机上跑通,其中部分技术成果也已融入小米澎湃OS。

小米汽车

这些自研成果为车机OS的研发奠定了基础,2022年初,小米决定统一MIUI、Vela、Mina、车机OS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自此,小米的操作系统底层合并完成,“人车家全生态”由此开启。

从小米澎湃OS的诞生之路可以看到,自诞生之日起它便承载着全生态的重担,和MIUI说拜拜是棋局中的事情。雷军也表示,“目前小米已经不止有智能手机,还有跨200多个品类的巨大智能生态,人车家全生态也即将完成闭环。在万物互联时代,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之复杂、数量之庞大,不同系统及协议之间造成的生态连接隔阂,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

这就意味着,打通自家生态圈需要一个系统底座。“人车家全生态”顾名思义以“人”为中心,智能手机应该是最佳的控制终端和设备,“车”便是即将发布的小米汽车,“家”则指代米家智能家居设备,目前小米拥有200多个品类的巨大智能生态,“人车家全生态”也即将完成闭环。

小米澎湃OS彻底打破了硬件设备的隔阂,让所有设备可以统一连接协议。小米打造了贯穿内核层、服务框架层、跨端层的全端安全系统,尤其在内核层启用了完全独立的自研微内核安全系统,保障了安全从最底层实现。

澎湃OS如毛细血管般将小米生态串联起来,实现小米汽车的搭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然而时间才是最宝贵的,当很多实力企业已经开始途中加速的时候,小米还在系鞋带,当电动车行业的价格战打到血肉模糊,刚刚出壳的小米汽车又还有多少机会?

三缄其口,小米汽车却不再神秘

进入9月份,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注册多枚小米澎湃、XIAOMI HYPER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科学仪器、运输工具等。此外,该公司还注册了REDMI HYPER、HYPERCHARGE商标,当前商标状态均为注册申请中。

值得一提的是,“澎湃”商标具体将应用于哪些具体产品或服务,小米方面并未过多透露,不过不难推测,其很可能会被用于小米的新一代智能硬件产品,或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相关的服务。甚至有网友表示,小米汽车会改成“澎湃汽车”,对于这种猜测小米保持一贯的“沉默”态度。

实际上,自今年8月底以来,有关小米汽车的传闻便不断露出,虽然小米三缄其口,但从爆料内容来看,已可以基本掌握小米汽车的基本信息。

首先是外观,8月18日,小红书网友疑似曝光小米汽车新疆路试图片,称在乌鲁木齐至昌吉城市快速路上遇见四辆小米汽车。8月19日,雷军微博便发布了一组图片,其中一幅图片中横幅上显示“为小米汽车而战!”,定位显示在新疆。同一天,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胡峥楠等也都出现在新疆。

小米汽车泄露

从曝光的谍照来看,小米汽车将是一款姿态低趴、车头较长的溜背式轿跑,风格偏运动型。同时,根据之前曝光的试验车信息,这辆车的尺寸为4860毫米(长)/1980毫米(宽)/1666毫米(高),采用无框车门设计,提升了外观的时尚感。

其次是性能方面,8月19日,胡峥楠曾发布微博称,“今天被工程师们恶搞,晚上八点扔了台表显剩余续航152公里的电车,要我带三个壮汉回85公里外的目的地,环境温度37度……简直小看我的黄金右脚,直接踩条直线给你们,到目的地后剩余里程显示还有90公里,干出8.8度电的能耗”。短短几十个字,“不经意”间透漏出了小米汽车的能耗信息。尽管从目前的技术基础来分析,这个信息有些夸张,但是也从侧面显示出小米对于自己在电控方面的自信心态。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也表示,这款车的关键卖点在于自动驾驶技术、软件生态系统、800V快速充电以及动力配置。据悉,小米汽车将采用高通的车机芯片组,很可能是高通骁龙8295。这款芯片组已经在百度和吉利合资的极越01车型上得到应用,而新车还将支持苹果CarPlay互联,使用户能够无缝连接他们的苹果设备。

郭明奇小米汽车

此外,新车预计还将采用800V电池系统和一块容量为101kWh的三元锂电池,这将有助于实现令人印象深刻的续航里程,预计将超过700公里。

智驾方面,小米看似已做好了准备。雷军透露,小米制定了全栈自研的战略,汽车研发团队在2022年就已经扩充至2300人,截至10月18日已经申请了956项专利,同时公司还在不断投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最值得关注的是,研报还透露了这款新车的价格,预估售价将低于30万元人民币,出货量预估5-6万部,如果能接近甚至低于25万元,销售量或还有提升空间。

能否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

2021年,雷军在直播中曾表示,在产品价格上,有三分之二的用户希望小米汽车在10万以上,8%是20万以上。如今曝光的价格,也显示小米迎合了用户希望其做中高端汽车的希望,只是最终价格是否会低于25万元,仍待观察。

目前90后、95后占据着社会主体消费的六成以上,小米品牌诞生之初便与年轻消费者之间产生了默契与共鸣,“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的品牌印象深入人心。此次造车,小米是否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中高端汽车”呢?

正如上文所述,小米的外观设计采用了当下年轻人很喜欢的溜背造型,融入了跑车元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此外,年轻人对智能新技术接受度和尝鲜度都比较高,小米在智能化方面已经打造出自己的软件生态系统。

小米澎湃OS从架构设计之初,就明确了四个目标,即实现单端性能表现最强;AI赋能,成为整个生态的“智能大脑”,能够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的连接;实现全端隐私安全坚固防护。借助小米生态圈的技术优势,汽车系统的智能化应该不用担忧,智能语音控制、智能家居互联、手机无感解锁及磁吸充电器等功能均有所布局。

雷军小米汽车

据悉,小米的新车还将配备3部激光雷达和4部毫米波雷达及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如“小智”Pilot,提供分区自动停车功能。年轻人想要的智能体验不在话下,但问题是小米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吗?

据《2023年轻用户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和90后及年龄更大的群体不同,00后购车目的倾向于休闲娱乐,而且对国产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更高。在20-30万的价格区间内并不缺乏吸引年轻人的车型,比如造车新势力排头兵蔚来和小鹏。

蔚来近日推出的ET5被其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纯电轿车”,同样采用溜背式的设计,前脸封闭式大包围造型,作为蔚来第二款量产轿车,在性能、操控、外观、内饰等方面均表现突出,整车起售价29.8万元;小鹏方面,据招商证券此前研报显示,小鹏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55.8%,2020年购买G3和P7的人群,18-39岁占比更是达到69.05%。

今年9月份,蔚来交付了15641辆,小鹏为15310辆,分列新能源排行榜第五和第六名,保持领先地位。小米汽车若想闯入这份榜单绝非易事,在外观、智驾和价格方面同质化较高的情况下,尚未量产的小米汽车不仅需要依靠粉丝群体,还需要在自己独有的生态系统上下功夫,毕竟相比于新势力来说,小米的智能硬件可以与汽车生态形成天然连接。

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6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6.06亿,同比增长10.8%。其中,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1.49亿,同比增长6.5%。这一数据无疑是光鲜的,但是对于雷军和它的小米汽车而言,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这1.49亿用户中,又有多少人会转化为小米汽车的首批用户呢,毕竟几十万元的汽车可不像几千块的手机,年轻人一冲动就能振臂一呼掏得起腰包。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