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演过电影《功守道》,也有很多演艺圈的朋友,旗下的阿里影业更是投资过N多好莱坞大片。但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很少听到过他公开谈论某部电影,为阿里影业投资的影片站台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这一次,马云却破例了,不仅带上柳传志等三五老友为电影亲自站台,还连看三遍,看完了更是继点评电影《芳华》之后第二次撰写影评,因为马云认为“在这部电影里还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这部电影就是刚刚在奥斯卡夺魁的电影《绿皮书》。一部让马云都要三刷的电影,它到底好在哪?
当然,不是因为马云点赞,就因此改变了对《绿皮书》这部电影的评判标准,而是《绿皮书》确实好,称雄奥斯卡只是对它的艺术魅力做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得体评价,类似于一朵小红花。事实上,《绿皮书》自身的光芒已经足够闪耀,有没有这朵花都不会妨碍未来它在影史上的独特地位。因为从来没有一位导演在面对如此灰暗甚至丑恶的题材上绽放过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且乐于三刷的才华。
面对让美国社会撕裂到濒于崩溃的种族主义,《绿皮书》非但没有举起批判的鞭子着力描绘苦难画卷。相反,它以极其轻松的角色互换式的反差设定,主仆二人的各种遭遇来展现60年代美国南方散发着恶臭的种族主义。虽未预设答案和立场,却让所有观者内心为之震撼。
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隽永值得回味的,是会让观者感同身受,积极向上的,也就是马云在影评中所说的“不是看到电影给你带来的名,不是电影带来的利,而是电影给社会带来的正面的东西。”显然,《绿皮书》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即便在处理如此敏感和曾带给社会无数伤痛的事件面前,它都很克制的去掉了任何说教成分,只是通过展现荒唐的事件来唤醒人性中的善,就像唐.谢利每天晚上喝掉的那瓶顺风牌威士忌和不时滑过他眼角的泪痕,有隐忍,更预示着未来美国社会后来如酒精燃烧般猛烈的黑人为了尊严所展开的平权运动。
尊严,这是《绿皮书》的力量源泉,是全片所诉求的顶点,也是打动马云为之三刷的原因之一。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全球影迷的大型豆瓣“IMDB”上,十数年来,登顶的永远是铺陈人性光辉,给人以无限希望力量的《肖申克的救赎》,其次是以善良纯真回击这个世界上所有叵测的《阿甘正传》。那些充满了飞车、爆炸、杀戮、权力的影片可以收获很高的票房,却始终难以登堂入室成为传世经典。
票房和艺术本不该是互为悖论的。只是在当下的浮躁且主张个性的时代风潮中,在习惯反崇高的互联网情绪指引下,相比爆米花电影,展现人性的电影一旦叙述手法不得当,故事情节有突兀,人物设定理想化,更容易招致潮水般的批评,成为互联网负面情绪发泄的痰桶,比如近期毕赣的那部电影,很多对其的评论只是为了喷发戾气,早已偏离了评论的初衷。
幸运的是,《绿皮书》成功了,它没有落入让现代人难以即刻共鸣的控诉中去,也没有刻意卖惨赚取观众眼泪。它就像是一个阿婆,早已卸下所有的心理负担,在你耳边说着那些过去的残酷。最重要的是,你听进去了,也为之动容了,电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如《绿皮书》,一部好的电影首先是应该是直指人心的,就像马云在影评中所言,“电影不应该是靠钱堆砌起来的,电影也未必一定要有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
《绿皮书》确实值得三刷,因为它像一盏灯,唤醒你的光亮本能,将你的一切灰暗情绪,照亮。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