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VR北京纪行:《家在兰若寺》你看不懂就对了

9391304-20 20:30

上个周末,我有幸参与了北京国际电影节VR单元(VR北京)的活动。据悉,本次活动选取了来自重要国际电影节的13部获奖佳作,这些作品同样集中体现了VR影像最新的发展成果:更高清的8K虚拟现实内容体验,以及汇集不同领域艺术家创意的先锋创作。对我而言,我在这次活动上的最大收获,莫过于终于看到了《家在兰若寺》这部神作。

之所以称其为神作,实在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名头太大:蔡明亮指导,片长55分钟、Jaunt中国及HTC VIVE联合出品……作为目前VR影视中为数不多的实拍类长篇故事,《家》曾在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完成首映,而其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精修的8K版本,则在本次活动现场完成首映。能看到本片,实乃幸事。对于这样一部先锋性与艺术向的作品,我想每个人的理解或许都不一样,因此今天我只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从表面来看,《家》的故事是这样的:在一座荒废的楼宇之中,一名男子跟一名老妇住在一个房间之中,男子身体抱恙,每天通过电击进行治疗,与此同时,他每日奔走于田野之间,挖掘一些虫子来喂养房间中的一条大鱼,除了二人,在这座楼宇之中还有一名白衣女子,只不过她与二人并无往来,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男子与大鱼一起泡澡,然后大鱼化身为一名女子,与男子共享鱼水之欢,雨过天晴,大鱼化身的女子离开,男子在黄昏时分一个人吃起了饺子,背景情歌的响起,宣告了故事的结束。

对于本片的剧情,其实我并不想去问编剧或者导演,我更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和诠释。在我看来,老妇(大概是男子的母亲)与白衣女子都是亡灵,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无法与男子接触,男子本身的存在似乎也很神秘(这其实是我自己也没想清楚的部分),而与男子共享鱼水之欢的女子更多则是男子的想象。按照这个逻辑,或许整个楼宇都是男子的主观臆想,而“兰若寺”的主题(兰若寺是《倩女幽魂》宁采臣邂逅聂小倩的地方,也就是著名的撞鬼圣地)也从侧面表明这个故事的虚幻性。一切都非真实的存在,或许这个思路就可以解释片中所有事情的合理性。

说完我个人对于剧情的脑洞,我更想聊聊《家》的叙事方式。本片的每一幕都采取固定机位拍摄以及长镜头的叙事手法,观众在每一幕长达数分钟甚至十数分钟的时间里,可以充分观察周围的环境,同时对于演员看似静止或简单重复的动作尽可能的大开脑洞。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方式实在过于冗长和无趣,但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其实很妙,因为它将观众想象的空间扩展至无限大,而生活本身往往就是需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品味的。

《家》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所有的演员都没有对话与台词,而有些情节又极具超现实主义,比如人鱼之恋。在我看来,这或许就是本片的艺术性之所在。艺术相对于其他存在,更多的是追求创作者自我的表达,而自我表达往往是非理性的,并且与创作者本身的性格、观念以及一系列因素有关。因此,艺术性的存在并不追求所有人都理解,而更加美妙之处就在于千人千面,每个人根据抽象的信息得出自己具象的感官世界。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我想探讨的就是本片的环境营造。对于VR影像,我个人会将自己的观感称为“孤独的观察者”,而这种感觉经常是时而令人恐惧、时而又令人期待的,就好像一个人看恐怖片,既会担心那些吓人的画面出现,同时又会对此非常期待,而VR因其天然的沉浸感将这种感觉又强化了数倍。所幸,本片并没有出现任何突然吓人的画面,一切情绪和感觉都是用一种缓慢的、相对静止的速度来呈现,这种做法无疑会让一部分观众难以理解,同时也让另一部分观众(比如我)感觉特别高级和大呼过瘾。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这部时长接近1小时的VR长片在目前VR影像的早期阶段实在是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它的诸多尝试都为之后的创作者与观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在这里,作为一名VR爱好者以及VR从业者,我非常想感谢蔡明亮导演,同时也感谢VR北京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个人也非常希望与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体量丰富且叙事独特的VR影像作品的出现。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Tags:

猜你喜欢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