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向左激光向右:电视站在技术十字路口 谁是未来?

电科技袁创05-23 10:55

不久前,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富二代和娱乐圈纪检委员的王思聪,在微博上晒出了新购入的100寸索尼Z9D电视。而这台电视的价格,则高达50万,也怪不得连王校长都要出来炫一把。

但是如此昂贵的价格购买这台索尼电视真的合适吗?海信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海信一直对超大屏电视情有独钟,满足用户足不出户的影院梦,是海信始终追求的。同时,对于切割工艺尚不成熟的液晶超大屏解决方案,海信所推崇的激光电视技术似乎更加脚踏实地。

相比于索尼Z9D,同样是100寸4K的超大屏电视,海信DLP超短焦激光电视的售价只有区区7万元,而且在安装和搬运上, 海信激光电视业也要容易得多。

确实,在用户对电视尺寸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激光投影电视在价格和效果上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在技术没有实质进展的情况下,液晶电视高昂的成本很难得到控制。

液晶与等离子大战的帷幕与十几年前拉开,如今已经尘埃落定。但是,业界普遍认为,电视市场如今已经再次站在了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

提前进入大屏时代 海信押宝激光电视

在之前的海信DLP超短焦4K激光电视发布会上, 海信激光影院事业部总经理高玉岭表示,所有人都有两个家居梦想,拥有一个私人泳池,以及一个可以随时观看的家庭影院。而海信激光电视则致力于完成后者。

可以看出,海信对新时代的用户需求的解读表明,用户对于电视的需求开始更多着眼于尺寸的增长。

而大屏,则正是投影技术的优势。在液晶大尺寸基板的制造和切割工艺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液晶电视始终无法与投影的屏幕尺寸、价格相提并论。大尺寸电视在安装上的困难一样难以忽视,乐视120寸电视通过吊车送进拆掉外墙玻璃的公寓楼的画面,仍然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原理所限,投影技术受到环境光影响极大,显示效果也与液晶差距不小,这些致使投影更多被应用在商务演示等领域,却难以真正在家庭消费市场打开局面。

激光电视的到来有望改变这个现状。激光电视不但在理论上扭转了传统投影技术相比液晶电视色准、色域表现欠佳的问题,灯泡寿命也有了可与液晶电视相抗衡的表现,仅需半米的超短投影距离更是使得其安装相比传统投影仪器变得异常简单。

在彩电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的今天,激光电视在继承投影大屏优势的同时,又有望拉近与液晶之间的显示效果差距,因此被海信成为未来的电视显示技术,也就不足为奇了。

激光路上形单影只 海信成为掌握真理的少数派?

海信对电视技术路线的分代方式为:CRT是第一代显示技术,LCD、PDP是第二代,OLED是一代技术的延伸,激光则是第三代。

在这个划代方式中,海信不只将激光视为唯一的未来技术,更将目前的热门技术OLED与古老的CRT技术混为一谈,仿佛OLED技术的出现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

实际上,在液晶技术天花板出现的今天,同时在发展的显示技术有以LG为代表的OLED,以三星为代表的量子点,以及海信的激光投影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所谓量子点电视,均是采用量子点背光液晶面板的变种LCD电视。这是因为理想状态中量子点电视的关键技术——电致发光量子点,还没有落地。因此,虽然三星、TCL、夏普等厂商早早布局,但量子点电视未来仍然不甚明朗。

而在OLED和激光电视之间,LG、创维、康佳等厂商都看更好OLED技术的未来发展,虽然大屏OLED在目前还存在量产难度大,成本高,良品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这些问题也正在缓慢被解决。

与之相比,激光显示阵营中即使也有长虹、TCL等品牌展开布局,但是将激光电视视为未来发展路线的电视厂商,则只有海信一个。

去年9月份成立的“中国OLED产业联盟”,囊括了全球主流彩电企业;而在2015年12月9日,海信发起成立的“中国激光影院电视产业生态联盟”,却仅有海信一家彩电企业参与。

正所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独被海信钟情的激光显示技术,会是未来吗?

激光电视的前世今生

激光电视的概念如今在海信的摇旗呐喊之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是事实上激光电视并不是一个新鲜技术。

早在十几年前,激光电视的概念就被以三菱和索尼打头的日厂提出了。2005年索尼就曾经展示过一个500平米的巨型激光影院,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接连推出了数款激光电视,并且预言,激光电视将在2012年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在2015年替代液晶电视。

当然结局我们都清楚,最终激光电视在与液晶和等离子的战争中败下阵来,当年主导激光电视索尼、三菱、三星等厂商在13年前后先后黯然离场。

如今海信主推的激光电视,则又与之前的激光技术有少许差异,将主机与屏幕分离,采用了单色蓝色激光通过激发荧光粉转换以超短焦镜头投射的方式成像,成功解决了过去散热困难和烧屏的缺陷,并有效降低了成本。

然而,这样的技术变化也意味着新的激光电视不得不面对投影技术的固有问题。要知道,这些缺陷致使投影技术始终难以被应用在电视领域,也是投影仪为什么不能被称为投影电视的原因。

尽管海信的激光电视抛弃了传统投影的白色幕布,转而使用了结合多种材料技术、镀膜技术、光宇微透镜原理制成的金属幕布,以期降低环境光影响,提升画面效果。也确实如海信宣传所言,使得激光电视在理论NTSC色域表现上出人意表。

但遗憾的是,与自带背光的液晶电视相比,海信激光电视在实际观感上仍有不小的差距,容易受环境光的影响和较低的可视角度仍然是其硬伤,这也是海信每次宣传激光电视,体验室都不得不做成暗室的原因。

为什么说激光电视只是海信缓兵之计

即便是与当下的液晶对比,海信的激光电视也是多有不足,更不要提与被业界称为未来的OLED相比了。如今阻碍OLED普及的因素更多集中在产能良率问题导致的高昂价格上,在显示效果上,OLED具有着原理层面的优势。而在产能良率日渐提升的情况下,可以预见,OLED电视的价格将会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OLED和LCD屏幕尺寸也在一步步获得突破,作为海信激光电视唯一优势的尺寸,也面临挑战。更何况,相比于短暂视觉刺激的巨大屏幕,消费者对于画面效果的追求将更加长远,尤其对于家中客厅够大,愿意在电视上投入的高端消费者更是如此,比如王思聪。

在显示效果上妥协,转而追求屏幕尺寸,这符合了一些商务场合的展示需求,却难以取悦家庭用户。

那么为什么海信却要始终坚持对激光电视不遗余力的推广呢?

答案可能是为了规避技术投入带来的高风险。

与在上游展开积极战略布局的TCL、创维不同,海信在LCD和OLED甚至量子点上都不具有研发优势,所以海信在技术领域投入更多集中于面板之外的板块。海信的ULED是软件优化加背光模组改良方案,激光电视则更是连面板都不需要。

拒绝OLED,死守ULED和激光,当然并不是出于海信对技术的短视,而更可能是海信对未来技术采取保守观望态度的表现。至于海信采取战略保守的根本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是因为年近60的掌舵人周厚健,“彩电竞争激烈,市场凶险,周厚健退休前的这段时间,是不允许海信冒险的。”

当前彩电市场不止处在技术革新的洗牌期,互联网化、智能化的退烧,市场的饱和以及原材料的上涨,都在考验着电视企业的生存能力。新环境之下,在上游的话语权和硬件方面的核心技术,将成为彩电企业通往彼岸的船票。

timg.jpg

不可否认,在上一次技术革命中,错押了等离子的松下和长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同时,固守特丽珑蔑视液晶的索尼也将未来拱手让与了三星与LG。对于海信来说,问题就是,激光电视将是下一个液晶,等离子,还是特丽珑呢?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