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能否再造一个《阿凡达》的神话

电科技张倩10-11 15:07

还记得2010年初,电影《阿凡达》在国内上映时的盛况么?

受当时影院条件的限制,IMAX-3D版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体验到,电影院的过道里都被安排了“站票”。不管《阿凡达》这部电影情节如何,但3D效果都深深的震撼到了观众,那时甚至有很多人会问,后《阿凡达》时代的电影该如何去拍?《阿凡达》的横空出世仿佛不可被逾越。

但现实却并没有那么残酷,电影工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快的惊人,2D跨入到3D时代只是一瞬间。

6年后,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阿凡达》里程碑式的影片即将上映,这就是李安带来的4K、3D、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139115519.jpg

120帧是什么概念

4K、3D、120帧简单来看不过是一组数字的罗列,4K和3D的概念基本已经被市场普及,那么120帧是什么概念呢?

电影拍摄时,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因此越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目前国际上电影普遍采用每秒24帧拍摄技术,放映也采用此标准。人类视觉暂留现象恰好符合每秒接收24帧的标准,不会察觉到画面中断,考虑到生理、技术、成本、播放条件等因素,24帧拍摄及播放标准已延续了近百年。

而李安这次要挑战的事,不是48帧、不是60帧,而是大跃进式的来到了120帧,是的在4K、3D的基础上播放每秒120张图像。目前,这种技术也被称作是“沉浸式数字技术”。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挑战120帧这样前无古人的技术巅峰时,李安表示,“数字电影就应该是3D的,这跟人眼睛处理信息的方式很匹配。120帧让画面没有抖动,4K让画面更清晰,再加上3D,你会觉得离角色很近。未来的电影就应该是这样的。”

4K、3D、120帧会创造怎样的观影体验呢?也就是说观影者能够看到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演员的汗毛和毛孔,并且流畅感十足,可能会达到让人忘记这是一部电影的境界,亲历感和沉浸感都会得到成倍提升。如果说以前我们跟电影之间还隔着一块荧幕,那“沉浸式数字技术”会让这块屏幕消失,而你就在故事现场近距离的观看每一个细节。

为此,李安甚至不让演员上妆演出,因为画面太清晰,观众会看到任何的人为修饰,而从沉浸感中跳脱出来认为这是表演。

当然由于拍摄技术和播放技术之间的落差,同当年的《阿凡达》一样,并不是所有影迷都能有机会看到4K、3D、120帧版本。

目前全球只有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五个城市中的五家影院将投资新设备播放最高规格版本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放映120帧原画非常难,要实现120帧/秒的速率,摄影机和双机放映机就都得专门定制,放映的银幕、音响也必须是最先进的,一套专门的调色软件就造价50万美元。

所以,上映时高配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状况。

“3D、2D,4K、2K,每秒六十格、二十四格的,每一个混搭版本都是我的重新创作,花很多心思让它有自己的样子。因为拍摄时捕捉影像是用高规格,所以即使调降规格,也都会有很好的影像效果,这应该是很有弹性的生意。”考虑到影片的推广李安表示影片还是会推出更多的“低配”版。

为什么选择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但无论技术有多前卫,优秀导演都会遵循一个事实,再好的技术也要为讲故事服务。

那《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该剧本根据本·芳汀小说改编,被认为是伊拉克战争版的“第22条军规”。故事主角是一名19岁的得克萨斯男孩比利·林,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2005年他和同事们在一次交火中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为了展示伊战成果,布什政府把他们召回国,让他们在感恩节那天的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与碧昂斯等娱乐明星同台,同时向他们授予荣誉勋章。不过在这之后,比利·林和其他的老兵又被布什政府重新送回到了伊拉克战场。

据李安表示,选择战争题材,是希望用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去捕捉真实战场的情景,会让观众亲临战事,因为和平年代只有少数人亲历过战争。

但李安也强调说,“现在有人会觉得我拍了一部反战片,这其实不是我的初衷,我想讲述的就是军人。军人这个族群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人们想象中军人做的事,和实际上他们做的事是不一样的。”谈及电影中的士兵角色,李安也有自己的阐释:“军人被告知如何在战场上生存,却没有被告诉如何在战争后生存。我觉得军人身上都有一种宿命感,就如同拍电影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宿命。”

从题材来看,即使《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上4K、3D、120帧,也会是一部不错的剧情片。

00302111306_3a33de32.jpg

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用高科技的拍摄手法。比如《阿凡达》之后,众多电影公司都跟风选择将电影拍成3D版,内地跟风现象尤为严重,甚至出现了2D转3D和内地特供3D版这样无理取闹的情况。

此前《霍比特人》也曾尝试过48帧版本,因为画面流畅度提升过于明显而被诟病像是电视,观众在银幕底下,观看的不像是电影,更像是观看演员在拍电影的过程。有传闻说因为《霍比特人》的失败吓得原先打算用60帧拍摄《阿凡达2》的詹姆斯卡梅隆又换回了48帧。

对于120帧的清晰流畅度来说,电影所要表现的内容极为关键,纪实类和破案类题材可能更为适用。

成为技术先驱 这很李安

在电影工业里提到技术大牛,大家一般都会首先想到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罗伯特·泽米吉斯等导演。但李安给人的感觉向来是温和稳重,其更擅长在剧情上挖掘人性。

如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能够获得成功,那么李安立刻会被推上电影工业引领画面革新技术先驱的位置。

139115518.jpg

李安曾透露,拍摄更高帧数电影的想法是他从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就已酝酿。“拍少年派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3D,第一次接触数字电影。拍了之后就感觉24帧不行,看都不能看。同行导演在看24帧格式3D的时候,都感觉不对。”24帧只是最保守最划算的选择,但24帧并不能被看做是永恒的定律。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想要拍摄120帧也要吃足苦头,“没人可以求教,受了很多打击,问题接踵而来。每个镜头都要拍好几次,一天拍不了几个镜头。到后期的时候,大家都很可怜,像是拉着手一起喂狮子,大概这样折腾了一年。”他还说:“现在对我来说,拍困难的电影我没兴趣,拍不可能的电影我才能提起兴趣。做电影就是要拼命,不拼命,做电影好像没什么意思。”

我们不能赞同去尝试技术革新的人一定是好样的,但总要有人去推动这件事的发展。目前一些高水平游戏的画面已经能达到60帧,所以《霍比特人》的48帧只能算尝试,并不能称得上是革新。
“如果你们不喜欢这部电影,你们可以骂我,但是,你们不应该去骂3D或是120帧,技术是无辜的。”李安的这句话足以让我们向这位导演致敬,因为他没有将锅甩给不成熟的技术。

回顾李安的作品,从父亲三部曲之后去尝试《理智与情感》,再到《卧虎藏龙》使华语电影在好莱坞破冰,但他也经历了《绿巨人》这种跨度极大的影片的铩羽,再到《少年派》挑战3D电影特效,他一直在突破自己的既有空间。《喜宴》、《饮食男女》、《断背山》、《色戒》、《绿巨人》、《少年派》等等把李安拍过的影片放在一起,就能强烈的感受到近三十年的时光里,李安到底完成过多少挑战。

所以拍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很李安,他自己也说,“虽然很难改变人们的习惯和文化,但我太好奇了,我不再年轻了,我不想等待。”

当然如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没有得到成功,或者票房数字并不漂亮,也一定会有人吐槽李安,被扣上哗众取宠的帽子,但不能因为120帧无法大面积普及就不去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当年也是先有《阿凡达》后来影院才大批引进3D放映设备,或许120帧的到来能让影院硬件得到再一次的大规模升级。

W020161009369649996473.jpg

而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内地定档海报中,我们也并没有看到片方着重宣传技术这件事,只是在不明显处打出了“挑战观影极限之作”这样的描述,所以无论怎样,技术只是一种工具,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还是电影本身。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