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元素稀缺 凭啥《北京折叠》还是拿下了雨果奖

电科技张倩08-22 17:58

 昨日围绕女性展开的话题特别多,除了女排问鼎奥运冠军外,还有一位中国女性作家摘得行业最高桂冠。21日,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作品《北京折叠》获得了科幻界最高荣誉奖雨果奖,是继2015年刘慈欣凭《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中国科幻作家再一次获此殊荣。

郝景芳拿到雨果奖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女排击败巴西、荷兰,要知道在本届雨果奖中短篇小说的竞选单元中,《北京折叠》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大师级作家斯蒂芬·金的《讣告》。

获奖后,同以往国内作家拿下国际大奖后的举国狂欢不同,国内科幻书迷对此作品的态度褒贬不一,很多人甚至认为《北京折叠》并不能称得上是一部科幻作品。

那到底中篇小说《北京折叠》具不具备科幻元素呢?

u=3323205644,4262244502&fm=11&gp=0.jpg

它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讽刺小说?

其实《北京折叠》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这个折叠的世界中,郝景芳向读者们描述了其中几个小人物的命运。

从故事构造来看,它的情节很单一,同大刘的《三体》这样的硬科幻相比,“温柔”的《北京折叠》更像是一部揭露当下社会矛盾的批判文学。

在科学幻想层面,《北京折叠》中没有涉及引力波、没有量子力学、没有高维空间、没有大一统理论、没有神级文明、没有宇宙终极命运,算的上科幻的部分也就是空间翻转和各种充当着社会角色的机器人。

网友吐槽到,如果没有大开的脑洞,科幻作品和电脑游戏脚本又有什么不同呢?

QQ图片20160822163131.png

甚至连作者自己也对作品产生了怀疑,郝景芳表示,自己的小说应该叫“无类型文学”,这是一种模糊的文学形式——关心现实空间,却通过虚拟空间表达,以现实中不存在的因素讲述与现实息息相关的事,可以把这种小说称为虚拟现实小说,和当前很红的虚拟现实(VR)有些类似。

作者自己这解释,到是让《北京折叠》和大火的VR沾了边,但说实话,电科技认为这种VR和大刘的三体游戏简直不是一个量级的。

作为科幻作品《北京折叠》真的那么烂么?

如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科幻文学正是对科技前沿、未来潜在变化最富想象力的推演,科幻文学所追求的美学,是宇宙维度的诗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文明命题。

但也有人认为,科幻小说从来不肩负预测未来或科普的重任,它也从来不保证技术必然实现。

《北京折叠》则属于后者,这可能跟作者郝景芳的背景有关,作为女性作家她更关注科幻背后的人性和对社会问题的挖掘。据郝景芳介绍,她撰写《北京折叠》的灵感之一,就是她对未来大趋势的揣测:“很可能人力劳动互联网化,未来人们可能不再被工作单位、居住地所束缚,每个人有三四个工作,在互联网上跟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这是劳动力真正的解放。”

对于《北京折叠》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情况,郝景芳认为,国外读者对于《北京折叠》的关注点与中国读者不同,中国的读者大多关注于作品体现的社会阶层和特权的存在,以及北京的特殊性,而国外的读者关注更多的是机器化和自动化对人的形象,未来的机器人取代了现在的工人,大量低水平劳工失业,成为这个世界不稳定的因素。

这也是《北京折叠》摘得科幻类大奖的原因,如同《饥饿游戏》、《雪国列车》、《太空无垠》一样,它描述了未来世界中,科技、经济、资源、社会、阶层、工作、生存等一系列问题,极端地纠缠交错。

u=684904667,1777951773&fm=21&gp=0.jpg

不妨让我们读上一小段《北京折叠》中关于“未来愿景”的展开:

“反正就说失业吧,这你肯定懂。”老葛接着说,“人工成本往上涨,机器成本往下降,到一定时候就是机器便宜,生产力一改造,升级了,GDP上去了,失业也上去了。怎么办?政策保护?福利?越保护工厂越不雇人。你现在上城外看看,那几公里的厂区就没几个人。农场不也是吗。大农场一搞几千亩地,全设备耕种,根本要不了几个人。咱们当时怎么搞过欧美的,不就是这么规模化搞的吗。但问题是,地都腾出来了,人都省出来了,这些人干嘛去呢。欧洲那边是强行减少每人工作时间,增加就业机会,可是这样没活力你明白吗。最好的办法是彻底减少一些人的生活时间,再给他们找到活儿干。你明白了吧?就是塞到夜里。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每次通货膨胀几乎传不到底层去,印钞票、花钞票都是能贷款的人消化了,GDP涨了,底下的物价却不涨。人们根本不知道。”

科技、信息大爆炸后,是异化反噬还是人类选择妥协,找到新的平衡,我们对于科技和未来总是抱着又爱又怕的情怀,而这些只能被释放于文学作品中,谁又规定科幻一定要脱离现实呢?

对于《北京折叠》这部小说,郝景芳并不希望它成为现实,“我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对着自动化、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停滞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有一些黑暗,显然并非最好的结果,但也并非最坏的:人们没有活活饿死,年轻人没有被大批送上战场,就像现实中经常发生的那样。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