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厂商轮番上演同室操戈 当心沦为巨头之争的牺牲品

电科技张倩09-24 17:58

纵观中国的电视终端行业的发展,从来都不缺少技术争斗,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之争、超薄与非超薄液晶电视技术之争、超薄电视与曲面电视之争,以及近期正形成对垒的OLED和ULED显示技术之争。

在PC、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已先后完成一轮革命后,电视产业的发展明显要迟缓很多。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整机厂商还是上游硬件厂商都急于寻求革命性、跨代性的技术,并且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成为新技术的领跑者。

不同技术流派的探讨、过招本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动力,但企业之间的吐槽竞品、揭短技术,不但阻碍了技术上革新,还将中国电视产业推向迷途。

高潮迭起的同室操戈

在当下的电视行业,并不是只有小米、乐视这样的互联网厂商热衷于将友商拉出来“撕逼”,传统厂商之间的关系也时常暗流涌动,电视厂商代表在各大会议上当场拍桌对骂的情况屡见不鲜,“调戏友商”也是各家新品发布上的必备节目。

8701d043b1174464899d968eae78c797.jpg

在传统厂商热衷讨论的电视技术流派上,争斗最激烈的当属以创维为代表的OLED和以海信为代表的ULED阵营关于电视显示技术的对垒。

在最近的一个月中,创维、海信纷纷发声为OLED和ULED正名。8月24日,海信首先亮出“目前OLED电视仍有技术缺陷,不具备推广条件”的论断。紧接着第二天,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在发布会上做出回应,“今年和明年将是OLED发布和推广的元年”,并指出ULED、QLED、GLED等技术本质上为LCD技术,不能与“真正代表先进显示技术的OLED”同台类比。”

至今,口水战仍在继续……

而外界目前对于OLED推广存在的疑问主要集中在其能否提高良品率,实现大规模量产。海信电视技术研发负责人曹建伟曾对媒体表示,“OLED在可塑性和暗场显示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最大的困扰就是良率和可靠性,尤其是对于大尺寸面板应用。此外,残影、寿命短、图像烧结也是现阶段的技术难题。”

对此电科技采访了知名业内专家,他认为,OLED已经是业内公认的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现在正处于量产爬坡的阶段。但一些企业可能在此方面储备不足,会放出一些负面信息。

这也就是导致了,国内电视厂商陷入一种“无理取闹”的状态——“自己家里有什么就说什么好。”所以后面大家还看到了,在OLED和ULED还没有争出结果时,TCL也插了一脚说其自主研发的QLED比OLED还要出色,等等。

当口水战已经到了白热化的时候,不禁有人发出质疑,“中国电视行业如此同室操戈,最后获利的会是谁?厂商真的希望在口水战中把对方打死么?我们会被掌握着核心技术的日韩企业看笑话么?”

狡猾的“渔翁”

“国内电视机厂商实在是太搞笑了,都不能生产屏幕,都是买韩国的产品,只不过有的买三星、有的买LG,或者确切的说,基本是两家都会买,搞这些论战到底是在为谁站台?”对于此事电科技翻看了一些网友的留言,其中一位“童言无忌”的网友戳破了“皇帝的新装”。

目前的全球电视面板市场一直处于寡头局面,韩国、台湾两地企业面板双雄争霸的格局在过去的十年间从未被打破。一位电视厂商的CEO为电科技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台成本4000元人民币的55寸电视,扣除税金后,面板的成本在270美金左右。”垄断情况下,国内电视厂商整体缺乏议价能力,最终只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201403281046165664.jpg

由于对面板技术的控制,过去三星、LG、友达等企业曾在美国、欧美、韩国等多个市场遭到反垄断处罚,2008年LG、夏普、台湾中华映管三家公司因在美触犯反垄断法,为此缴纳共计5.85亿美元的罚款,成为美国历史上罚款金额第三大的垄断罚款。2010年末欧盟宣判“面板价格操纵案”,LG、奇美、友达均被处以巨额罚款。2011年10月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宣布对三星、LG等亚洲液晶面板制造商予以1940亿韩元的罚款,罚金创下韩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2013年我国也曾对三星、LG、奇美、友达等六家面板生产商,作出垄断制裁,开出3.53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的首张罚单,也是当时开出的金额最高的一张价格违法罚单。

观察这些面板反垄断的案件可以发现,除了处罚金额高外,处罚对象基本也锁定在三星、LG和部分台湾厂商间。而在这些“难兄难弟”的面板巨头之间,也常常上演“无间道”。

2010年末,欧盟宣判“面板价格操纵案”,全球四大面板企业中LG、奇美(郭台铭名下)、友达均被处以巨额罚款,其中奇美罚处3亿欧元,金额最多。而出货最多的三星则因向欧盟“告密”而免予处罚。当时,郭台铭怒斥三星“总是对竞争对手背后捅刀”,“如果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的这两家LCD制造商不领导当时的价格操纵行为,而作为全球第三和第四的台湾两家LCD制造商有能力去进行操纵吗?”。

对此,郭台铭还捅出三星其他“卑劣手段”,称三星和LG在2008年曾联手打压台湾面板企业,当时三星一直在持续采购台湾企业的面板产品,金融危机到来后立刻大幅撤单,导致台湾面板行业损失惨重,三星却顺势拿下台湾面板企业无奈献出的市场份额。

在种种前车之鉴下,国内电视机厂商在不具备面板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同室操戈”,极有可能被“狡猾”的巨头拿去充当打手。

真的没有自救的可能么?

在国内消费者心理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是,“买电视就是买屏幕。”这足以表明显示技术和面板对于一台电视的重要,即便是在智能电视遍地开花的当下,消费者对于屏幕的重视仍高于软件内容。

既然面板技术对于电视制造行业如此重要,为什么不能做到“made in china”呢?

现阶段,韩系、日系、台系、大陆按面板技术实力来看的话,日系韩系企业处于领跑,台企落后2-3年,大陆企业则落后3-5年,目前韩国液晶面板市占率约 35%-36%,台湾约 20%-30%。过去国内电视企业过度重视对下游渠道和品牌控制,从而忽略了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最终出现了上游液晶面板生产受制于人的局面。

国内厂商以及行政机构并非没有注意到此问题,公开资料显示,仅今年我国就已投产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包括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投产,京东方重庆8.5代线投产,华星光电深圳第二条8.5代线首片55英寸面板点亮。但由于新增产线局限在8.5代线,也因产线的单一性,使得国内面板开发受到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液晶面板生产对电力、地况、空气、水源要求极高,筹备资金动辄上百亿,想要发展该产业,没有政府的支持基本是无法实现的,韩国和台湾的面板产业的发展也如此。如京东方合肥8.5代线,京东方北京8.5代线,京东方重庆8.5代线等高世代项目累加起来高达千亿元规模。

88ea402873b77b0598bd5dbce94b5152_b.jpg

08年夏普在大阪建设中的10代线工厂(图片源于知乎)

其中,投资金额的90%都用在设备购买上,而这些设备也大多来源日韩两国,用于人工、管理等其他生产元素中的资金额度并不大。如核心设备曝光机单台的价格都在亿元以上,想要做全产业链,背光模组,偏振片,滤光片,玻璃基板等生产开销也十分庞大。

液晶面板产业链巨额的筹建费用,“物以稀为贵”也再次印证了该产业的核心技术被垄断的现实。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可以直接放弃对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并不能成为国内电视机厂商内斗的借口。

电视产业本应是让民族骄傲的实业,几十年里,我们经历了产品上的从无到有,并一步步打入国际市场,同国际企业抗争,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及技术人员,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本质上,国内电视厂商的面板采购来源单一,想要在面板技术上寻找差异化更是难上加难,各家都保持不了太长久的优势。现阶段电视厂商为了显示技术流派而争斗,期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公关资源,将口水战拖入拉锯战,绝非明智之举。

未来,只有技术上不受制于人,软件上不断优化才能使国产电视制造产业真正强硬起来。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