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g手环降价折射可穿戴设备“炼金术”

创事记搞机哥08-11 14:08

至从小米手环79元的价格公布后,感到最慌张的是谁?是那些没有竞争力的智能手环厂商,小米手环79元的定价如同一颗地雷炸向原本平静的智能硬件市场。

可穿戴市场的泡沫定价

小米手环发布后每两天,Bong 智能手环第二代也出来了,迫于小米手环的压力,给出了99元的定价!这可让以前花了重金690元买了 Bong 智能手环第一代的用户感到被玩弄了!破口大骂"顾大宇你出来,二代不能用活跃点换购,对于我们花了690刚买了一代不久的人有什么补偿么?小米一出来你立马99,你这样做太伤人了吧,你送我们个二代产品能怎么滴?就为了99块钱,心都伤透了。""bong成功的证明了自己产品的价格水分有多高而且两代产品推出的时间实在是太近了 价格差距又这么大,不知道那些买了一代的用户现在是什么心情..."

事实上小米手环79元的定价最大的意义是戳穿了可穿戴市场高定价逻辑的泡沫。79元的小米手环,同样可以有市面上智能手环大部分的功能,而且由于本身小米生态的建设布局,小米手环在功能上完全可以比那些其他的智能手环更对用户具有粘性。

在小米手环79元的定价没有出现之前,可穿戴设备的定价多则上千元,少则500元以上,实在不是一个普通用户可以接受的。

resize.jpg

可穿戴设备为什么定价高?

难道是研发成本高?产品材质贵?又或是技术成本无法下降?呵呵,搞机哥觉得可能这些都不能算是智能硬件厂商统一的把自家产品定价如此高的原因。究其原因,搞机哥还是觉得可穿戴设备是一个"金矿"大家都知道可穿戴设备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波浪潮,不仅媒体是如此宣传的,连 Google、苹果也都是这么做的。

从一开始,消费者愿意动则花费上千元在消费"智能硬件"的时候,满足的是自己的"逼格小众需求"在外观功能上一定要能够向身边的朋友炫耀,我比你们先拥有了这款产品,而且价格绝对不能便宜,否则就达不到一个人炫耀的本能。"这种炫耀如同一个人购买奢侈品是一个道理,奢侈品消费的是它的品牌溢价,而可穿戴设备消费的是它的技术炫耀溢价,你可以很清楚的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这款产品能够帮助你干什么。"

所以可穿戴设备的高定价其实是消费者而商家共同一起玩的游戏,商家愿意定高价,总有一些"尝鲜"的用户喜欢想要去购买,这个时候商家所打的算盘就是卖一个算一个,其中的高利润真是堪比炼金术,让人欣喜若狂。

Bong 智能手环从发布以来,不过半年多时间而已,而价格却能够一下子从刚开始发布的690元跳楼价到今年7月份的99元,这其中相差的利润可想而知有多大!而且哪怕把价格降到99元,商家就不能够赚钱了吗?扯淡!如果这次没有小米手环79元的定价,相信 Bong智能手环二代一定也会是初代的定价,因为这样站着挣钱实在是太容易,太没挑战力了。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廉价与高价

小米手环79元的定价给了中国所有智能硬件创业者一个问题!就是"当小米进入你们的市场领域,凭借山寨市面上的成熟产品,以廉价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你们凭什么和我竞争?"

智能硬件创业者要么如同小米一样,也降价销售自己的产品,如同 Bong 那样,让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以量来夺取更多的利润。

要么就如同Jawbone UP、Pebble、Misfit Shine那般,挺直自己的腰板,做好产品,做足创新,做精美的产品外观,告诉自己的消费者,为什么我的产品值这么多钱?

可穿戴设备是否能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价格因素以外,最大的因素是向人们证明这是一个存在的"市场蛋糕",告诉人们每天佩戴可穿戴设备是有必要的。而这种创新推动力显然不是小米和国内一众智能硬件创业者能够做到的。

站在金字塔顶尖的 Google 与苹果仍然掌握绝对的权利,Android Wear 与HealthKit仍然延续手机操作系统的大战。在能够吃"技术红利"的年代,想必 Google 与苹果都不愿自家的产品售价够低,用骆轶航的话来说"任何一种消费文化早期的形成和建立,都不是建立在“低价”基础上的。低价无法引爆消费文化和风潮的流行,“低价”是流行的结果而并非引爆流行的起始。"

在可穿戴设备上,小米和国内一些智能硬件创业者可能会继续走廉价路线,因为普通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Google 与它的小伙伴以及苹果会继续坚持走高价精品路线,它们为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定下标准,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是优秀的产品?比如 Moto 360!比如即将发布的iWatch!

可穿戴设备会是一座金矿吗?搞机哥觉得当然是!并且未来一段时间内都是!有苹果、Google 这样的巨头教育消费者,就看你作为智能硬件创业者往哪条路线去拓展。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