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远不达预期,市场还会等待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吗?

电科技袁创11-28 17:19

自从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关于小米造车的各种新闻爆料就屡见报端。

创始人雷军为了造车,先后拜访了长安、比亚迪、上汽和一汽等多家传统车企,以及知名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博世、宁德时代等公司,行业内也因此频繁传出某某将与小米合作造车的绯闻。

不过,迄今为止,小米官方的态度一直都是他们将会独立建厂造车,前不久还否认了项目停摆的消息,声称项目进展顺利。

但是在最近,一则由小米汽车员工的爆料却掀开了小米造车项目尴尬的一角:项目实际进展远不达预期,第一辆车并不具备带领小米在 2024 年进入自动驾驶第一阵营的实力……

1.png

项目进展缓慢,自动驾驶效果不佳

对于技术门槛高的造车项目,想要保证项目推进的效率,就想要制定一套极其高效、完善的研发体系,保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不掉链子,但是小米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今年 9 月 28 日,微博上流出了一条雷军在公司宣布小米首台工程车下线的短视频,彼时大家都在惊呼小米造车的速度太快了,竟能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工程车的生产。

雷军小米.png

但是近日这名小米汽车员工却透露表示,这辆工程车的完成度并不高,许多应该交付的功能要么延期,要么直接被砍掉,因此最终实际落地的功能寥寥无几。

而这也就导致小米汽车智能座舱的研发进度受到影响。虽然小米一直都被行业内认为能够为智能座舱带来革命性改变,但是受限于项目研发进程的滞后,智能座舱的主交互设计方案直到现在都没有确定。

这就导致智能座舱的研发团队现在处于「手足无措」的状态当中,既不知道智能座舱核心架构将会有哪些层级,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不同层级的功能,「有劲使不出」是对目前智能座舱团队处境最好的形容。

对于最受关注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即使小米投资了纵目、禾赛等多个自动驾驶产业链条上的公司,但是实际小米目前的自动驾驶功能完成度也非常不理想。

虽然此前雷军曾在发布会上公开展示了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果,但是据内部员工爆料,其实视频中的大部分镜头都是通过剪辑拼接而成的,实际研发进度极其缓慢,可能直到 2024 年量产也都不会再有突破性的进展。

视频.png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缓慢,也影响到了小米员工对首辆汽车产品力的信心,因此许多小米此前高薪挖来的员工纷纷选择离职,导致小米汽车项目的研发水平大打折扣。

项目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其中最直接的责任人,莫过于整个项目的负责人。

此前,小米汽车任命了小米高管李肖爽担任项目负责人,但是他其实并没有任何的造车经验,此前负责的业务也都只限于电视等大家电品类,所以让他想要为整个团队制定合理的研发排期计划,显然违背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准则,实际项目延期只能说是意料之中。

最近走马上任的前北汽高管于立国,虽然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履历,但是就他个人此前种种不尊重消费者的行径来看,他能否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打造出一款满足用户需求的车,也的确会让人怀疑。

进场太晚,积累太少,小米汽车前景不容乐观

就前文所提的小米汽车项目问题而言,小米汽车想要实现首战告捷的希望其实非常渺茫,最大的可能就是首款汽车声量大、销量差,但是其实导致小米汽车失败的原因,远远不仅于此。

首先,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高度白热化阶段,销量屡屡增高的比亚迪、蔚来和理想等国产新能源车企,以及层出不穷的造车新势力公司,已经大幅压缩了留给后来选手的增长空间。

而且因为这些车企投入了大量资源打磨产品体验,建设全新的销售、售后体系,使得他们的综合用户体验相比早年的国产车企可谓提升了一个维度,因此即使一直享有纯电动车开创者红利的特斯拉,也因为国产车企的竞争导致其在手订单里迅速下降,因此接连三四次启动各种方式的降价促销。

如此高强度的竞争,必然会催生出一批战斗力极其强悍的车企,届时初次登场的小米汽车也就需要面对比当下更猛烈的竞争,它能有多大的几率打赢这场硬仗,虽然没有人会知道这个答案,但它的几率肯定不会高。

其次,不同于一直在汽车领域默默无闻,但是其实已然在全产业链暗自布局多年的华为,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技术、经验积累可谓相当于零。

智能汽车最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华为能够做出电机和电控,但是小米都需要外购,这就使得小米汽车也将会陷入小米手机的窘境,任何技术都需要依靠供应商,产品很难做出差异化。

而想要在这些领域迎头赶上特斯拉、比亚迪和华为,小米就需要投入几倍于前者的资源才有机会实现反超,但是碍于小米过往对硬件设计、制造技术的不重视,真正实现反超的机会非常渺茫。

总体而言,虽然雷军为小米汽车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但是碍于项目研发制度的设计不合理,导致进展极其缓慢,且小米此前完全没有任何造车经验,小米汽车的前景不容乐观。

但是,这也并非意味着小米汽车已无出路,反而当下有一条最适合小米突围的道路选择。

小米汽车的出路在哪?

多年以来,雷军屡屡在公开场合讲述他的移动互联网理念——唯快不破,其实这在造车领域同样适用。

既然自研造车路线费时费力、进展缓慢,对于拥有千亿元现金储备的小米而言,现在最好的选择是直接收购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

这不仅可以帮助小米迅速获得一套完整的汽车供应链体系,同时也能够免除在汽车硬件工程方面的大量投入,将现有的资源和人才投入到小米更擅长的软件领域。

否则到 2024 年,小米即使还有机会同行业内一流供应商合作,那需要付出的各种成本也将会比现在高非常多。

小米自动驾驶.png

而且现在可以趁着一众新势力还没有入局手机领域,小米现在入场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其米家生态互联系统的价值,使得小米汽车用户能够获得比其他汽车用户更连贯、一体化的交互体验。

否则随着华为与二三线车企的深度合作继续进行,未来智能汽车生态很可能会全部被华为占据,这也正是为何蔚来、特斯拉以及吉利都有推出自有品牌手机的打算。

总体而言,相较于蔚小理等独立造车新势力,小米汽车的的确确算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富二代,而且软件领域的开发经验更丰富、更成熟,但是与极氪、阿维塔这类传统车企的富二代相比,小米汽车又在汽车硬件研发、制造方面毫无经验。

因此虽然小米汽车想要慢步走、稳下来,但是其实现在正是需要小步快跑的时候,只有尽快抢下更多的市场份额,小米汽车才有机会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立足。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非是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入局的技术门槛、资金门槛不可相提并论,卖得越多,能拿到的驾驶数据、路况数据越多,这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市场等不起小米汽车,现在的小米汽车,必须追着市场跑了。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