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13:“赛龙们”的群体死亡之年

搜狐IT吕林轩10-31 14:39

近日,一篇《深圳赛龙突死之谜》引发行业关注。文中的赛龙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以ODM的方式为海外及国内的手机品牌商提供研发和生产方案的研发公司,其中共青城赛龙为深圳赛龙全资子公司。

报道称,因共青城政府抽贷,共青城赛龙通信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困境,代小权则因逃税339万元被逮捕。次日共青城官方发声回应共青城赛龙已停产四年,省内负债7.36亿。

由于该报道多从企业一侧发声,而并未对政府相关内容,取证也颇有争议,因此外界猜测事情或许也有另一面。

但有一环却被纷纷遗忘:赛龙是谁?他真的是“突死”的么?

1a968ba612861b6.jpeg

关键2013:正反两面扑朔迷离

事件的关键节点是2013年。

最先发声的钛媒体中也将2013年作为了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文章中称,在此之前,共青城赛龙“从2010年10月开工运营到2013年6月,生产并出口的各类型智能手机创汇3.3亿美元,实际完税近6000万元人民币,应获国家给予的出口退税额1.5亿美元......2013年之前的赛龙鼎盛时期,最高年厂值可达40亿......”

不过压死共青城赛龙的最后一根稻草却骤然到来。文章中称,2013年10月,共青城金融机构以赛龙公司订单缩减为缘由突然收紧贷款,共抽减 “赛龙系公司”5亿人民币贷款。导致赛龙迅速陷入困境。

随后共青城官方回应2013年这一关键节点的另一面:“由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公司,导致赛龙失去市场,2013年初,赛龙生产经营急转直下,财务状况极度恶化,陷入经营困境,并于2013年10月全面停产。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共青赛龙尚欠江西省内各家银行等市场主体7.36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共青城赛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3亿元,净利润-4.01亿元,四年累计亏损3.07亿元。此外,共青赛龙还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存在资金被关联公司通过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应收帐款等科目占用或抽走资金,赛龙公司严重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超过200%。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从2010年到2013年中期,为支持实现订单,共青城赛龙先后共向共青城财投公司借款12亿元。同时,钛媒体号称估值40亿的赛龙,年利润最高不过6800万元人民币。

12亿如何周转,利润又为何如此之低?压倒赛龙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2013年的深圳:8200家山寨手机品牌撤离

视线转到2013年的深圳,这里是赛龙系公司的大本营。7月是深圳最炎热的季节,酷暑高温35度居高不下,但手机市场却一片冰凉。

赛龙这样的ODM公司在深圳并不少见。ODM,即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原始设计商)的缩写。是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受委托方拥有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基于授权合同生产产品。由于产业聚集,ODM公司在深圳大量聚集。

这种情况广泛地存在于手机行业,甚至延续至今。根据赛诺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年,每十台手机,就有4台手机来自ODM厂商。这些手机贴着小米、华为、中兴等品牌的名字,来到了用户的手上。相信你还对前两年千元机千篇一律的背壳设计,当时被戏称为“套娃机”,利润微薄的千元机正是ODM厂商的主阵地。

ODM厂商专注于产品生产,出货量较大,因此面对上游供应商往往有较大的议价权,但非常容易受到品牌厂商的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品牌厂商如果减少订单或者撤单,那么ODM厂商前期的投入便会付之东流,亏损难以避免。

而赛龙甚至并不是这个行业的顶尖公司。至少在2013年的时候,他的巅峰时期已过。据媒体报道,深圳赛龙的前身原是中电赛龙的深圳分公司,2005年之后,中电赛龙整体发展走向疲软,随着飞利浦手机、阿尔卡特手机全球业务的萎缩。2007年,深圳赛龙和上海赛龙相继倒闭,中电赛龙轰然倒塌。

在这之后才有了代小权的深圳赛龙。其中深圳赛龙手中最大的一笔订单来自摩托罗拉,但2011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之后,这笔承载赛龙命脉的订单也骤减。

2013年更不是一个属于ODM的年代。在此之前,国产手机山寨机横行,各种中小手机品牌都在搅局,甚至推出超低价智能手机产品。这一切背后的推手正是ODM公司。

但2013年中小品牌及大量山寨品牌的倒地开始真正压垮依靠订单存活的ODM的“赛龙们”。当年的大背景是,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增速从2011年的63%下降至38.4%,几近腰斩。而运营商合约机及诸如“中华酷联”主流品牌开始发力挤占市场。价格战也从山寨机之间蔓延至主流品牌,当时天语甚至推出了199元的双核智能手机,还附赠200-250元话费补贴。

根据深圳华强北市场管理人员当时的介绍,从2013年2月开始,“跑路”的山寨手机厂商每月大约在200-500家。与2006-2007年左右的山寨手机“巅峰期”6000家相比,2013年年中时约剩800家左右,剩下的已基本转做中小自主品牌。

“从今年 4月开始,深圳大量中小手机企业因为库存、资金链断裂而涌现倒闭潮,一些在深圳做了近20年的潮汕籍和安徽籍商人陆续退出这个行业”。当时一位已经在深圳呆了15年的手机厂商副总对搜狐科技表示,大量中小品牌手机遭到渠道规模退货,库存挤压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很多企业老板选择“跑路”,造成销售渠道——手机企业——方案集成商——供应链等连锁破产,剩下的则纷纷转向苹果三星的水货或者配件销售。

据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在2012年开始的近两年的专项整治时间内,仅强北就有8200户“山寨”手机经营户退出市场。随着代工需求下降,订单数量收紧,ODM公司“唇亡齿寒。”“当时也是3G转4G的节点开始,很多不具备实力的ODM厂也不得不被市场淘汰。”

严重依赖品牌,却迎来封喉一刀

据业内资深人士回忆,ODM公司大量倒闭的时间集中在2014-2015年。一方面源自于2013年山寨机洗牌效应;另一方面,从2011年开始,联发科、高通及展讯陆续推出“交钥匙”解决方案,进一步压缩了ODM公司的生存空间,而2014年开始,随着品牌集中度增加,影响开始显现。

“以前ODM公司靠交付产品解决方案为生,之后更多的品牌开始直接向芯片厂商购买‘交钥匙’解决方案,ODM的活路又少了一条。”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搜狐科技。以高通2012年面向低端市场的QRD平台为例,它为手机厂商推出智能手机节约了时间与成本。过去厂商半年才能推出一款智能手机,而采用高通QRD平台后上市时间缩短了一半,最关键的是,高通芯片将把智能手机的价位拉低到600-800元。

随着山寨机的洗牌和国产手机品牌向芯片厂商靠拢,ODM厂商的处境越发艰难。原先由于山寨机的存在,品牌订单数量大,但如今仅有为数不多的国产品牌厂商依然有着稳定订单,“粥多僧少”,ODM厂商之间开始纷纷争抢订单。

但华为、小米、魅族等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设计和研发的能力的品牌,在高端产品上往往也是由自己来控制,中低端产品才交由ODM来完成。这些产品线利润低,对于ODM而言,更是分不了多少羹。也因此,赛龙2010-2012年在收入最高超20亿元的情况下,利润也仅有6800万元。前深圳市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齐俊波也指出:“大部分代加工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不复存在,成产成本提高,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代加工行业将会越来越透明,随之而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

噩耗相继传来:2014年12月5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联建科技宣布公司倒闭,3000多名工人突然失业。2015年1月4日,同样作为手机代加工企业,东莞兆信通讯董事长高民因企业倒闭不堪供应商的催债,选择了自杀。

不过利润压缩并不是最严峻的限时,由于品牌数量极其有限,因此不少ODM厂商开始集中精力抓住大品牌,作爆款、量大的产品。但这样的后遗症在于,品牌的波动往往会严重影响ODM厂商的生死存亡。

上海展唐就曾深度与酷派进行合作,随着酷派销量的下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海展唐从当时市值最高的10亿元,到最后47万元卖出。目前许多ODM厂商与一些出口型手机公司,诸如传音有着深度的绑定关系。“品牌集中对于ODM厂商是极大的风险,一旦品牌失势,自己也就死掉了。传音等一些公司现在养活了好多ODM厂商,但这些ODM厂商的心都悬着。”该业内资深人士如此描述。

由于手机供应链特有的付账周期,体量越大,反而资金链的压力越重,要时刻提防高存货、高应收账款的风险。随着2013年开始订单数量的下滑,资金链出现紧张的ODM厂商只能选择离场或谋求转型。

ODM转型,不同于“赛龙们”的故事

拥有小米、魅族、华为、联想、华硕、中国移动等众多重磅级客户的闻泰科技存活了下来。这家公司2006年成立,到2015年出货量接近6000万台,2016年底下线了第4亿台机型。在赛龙事件炒的火热的当天,闻泰发布了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闻泰季度收入46.70亿元,同比增长25.07%,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77.97%。

据了解,闻泰在扩大手机ODM业务的同时也在进行业务重整和转型,包括剥离部分房地产业务、拓展VR/AR和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就为暴风科技打造到了暴风魔镜一体机,还有360度全景VR摄像头/车载摄像机、VR手机等。

但除开闻泰,大多数ODM厂商转型都非常艰难。行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由于原有的技术门槛低,因此ODM厂商转型往往无所适从,除非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及相关高层的推动。”2016年,闻泰就已成功借壳上市。

此外,富士康这个“代工恐龙”也作出了颇多转型尝试。2014年的公司年度会议上,郭台铭对股东表示,“业务转型是富士康在未来10年内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入股夏普、注资乐视TV,再至后来收购夏普、与富可视深度合作,打造品牌,都是富士康转型的众多举措。

随着手机市场越发追求高利润,ODM手机市场的空间也将进一步压缩,竞争也将更为残酷。除开2013年开始相继离场的“赛龙们”,剩下的ODM厂商又将何去何从?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Tags:

猜你喜欢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