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云协作创造多元价值,乐播投屏斩获“产业生态贡献奖”

电科技袁创08-18 14:53

生态化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意味着企业能各得其所,也意味着产业发展步入繁荣。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视等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国内数字电视产业也日渐壮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互联网电视(OTT)用户数高达10.83亿户。

与此同时,疫情暴发以来,用户消费习惯也已转变。酷云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智能大屏的家庭渗透率已经近84%。在电视大屏崛起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小屏之间内容和应用生态的连接与扩展不但成为亿万用户的刚性需求,也暗藏着深挖OTT商业价值、释放移动终端内容、网络终端算力的行业未来。

乐播科技产业生态贡献奖

日前,中国电视视像协会主办的2022年中国数字电视盛典落下帷幕。会上,OTT行业专家与企业负责人们针对行业现状及产业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主办方对数字电视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了表彰。其中,立足投屏服务,致力连接的乐播科技,获得了“产业生态贡献奖”。

牵起OTT与移动互联网之间的比特纽带

在智能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投屏也逐渐成为一项用户必备的“技能”。

数据显示,每9个看电视的用户,就有一个使用投屏的方式观看;44.8%的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投屏功能连接电视;另据投屏统计数据,每天有千万用户使用投屏,并且每天平均投屏次数有7次,时长达到2小时。

此前的奥运会、欧洲杯、冬奥会期间,手机投屏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观赛新姿势。在客厅娱乐、生活场景下,“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等热门现象中,投屏更是担当起了连接内容应用与大屏的桥梁,是“宅经济”催生的新“刚需”。

一方面,投屏需求源于大小屏体验的差异。

电视屏幕大、视听效果优秀,更具沉浸感,是居家观影追剧的最佳载体,但也正是因此,视频平台会员费用在大屏端往往更加昂贵。并且电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内容与应用繁荣度较差,同时大屏在交互上远远不如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幕。投屏能够解决小屏视听体验不佳的短板,也能弥补大屏内容、应用、会员权益、交互等方面的不足。

另一方面,OTT行业巨大的流量池能够缓解移动互联网规模触顶带来的增长焦虑。   

《移动应用运营增长洞察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2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7%。移动端需要新的场景延展,投屏则能够打通其与渗透率上已经颇具规模的智能电视之间的壁垒,在产业层面带来更多可能性。

投屏需求的刚性化,如果从用户的视角来看,自然是在消费娱乐线上化的过程中,追求更新交互方式的必然;而从产业的视角来看,则是在愈发强调场景化的趋势下,打破单一屏幕局限,通过屏幕间的联动与协同挖掘更多价值的有效举措。

因此,有望在未来作为AIoT、万屏互联基础设施、底层应用的投屏,受到了各方的瞩目。包括终端厂商、视频平台、运营商、应用方等多方,均在投屏技术与产品上进行了布局,力求将多屏互动用户掌握在自身生态体系之中。

例如终端厂商方面,电视、盒子等厂商除了本身支持AirPlay、Miracast、DLNA等连接协议,一些厂商也在基于自有终端打造自己的投屏生态。比如酷开科技推出的投屏产品共享屏APP和共享屏mini,再比如此前长虹与爱奇艺联合推出的AI投屏电视等。

华为、小米、OPPO等拥有手机+电视双重优势的企业也在投屏技术上颇有创新。以华为为例,围绕其手机和智慧屏产品打造的投屏场景,可以实现一碰投屏、手机控屏、智慧双投、远程投屏等功能;而OPPO在其手机和智能电视产品之间,可以实现四路投屏、后台投屏、息屏投屏、一碰闪投、NFC无网投屏等功能。

爱优腾为代表的视频平台在投屏硬件层面也有不少探索,譬如爱奇艺的电视果、腾讯的极光快投、阿里的天猫魔投等。运营商方面,目前,中国移动推出了投屏硬件和家投屏,中国电信此前也推出了专门的投屏软件天翼投屏。

乐播投屏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以乐播投屏为代表的第三方应用仍是投屏市场最重要的玩家,没有平台的桎梏和生态的掣肘,他们才是构筑产业链条、铸造用户体验的重要一极。据悉,乐播投屏在大屏端与接近全球100%的品牌合作,让所有的app、手机以及电视大屏之间都可以跨品牌、跨地域、跨系统的无线互通互联。

打通大小屏生态

2013年,OTT爆发增长的前夕,乐播投屏就并没有选择大火的硬件赛道,而是攻关了更具挑战的软件赛道。

得益于完成了与主流芯片的适配,乐播投屏当时也顺利和市场90%的OTT和投影厂商达成了合作。一年之后,尽管OTT市场因收入不及预期陷入了低谷,但乐播投屏却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赢家,这是因为他拥有着“三屏合一”的金钥匙。目前,乐播投屏的累计使用用户已超过2亿。为2.8亿大屏终端和15亿手机设备,搭建了跨网络、跨终端和跨系统的投屏连接。

图片5.png

某种意义上讲,乐播投屏最大的价值便是其投屏技术展现的连接价值。具体来说,它的连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乐播投屏是终端与终端的连接者。作为一家以无线投屏为主业的企业,它所研发的Lelink实现了跨网络传输,多通道传输,为用户享受大屏服务扫清了障碍。以智能手机为例,用户借助Lelink不仅可以把图片、文档、网页、视频、音频等内容投放到大屏幕,也可以实现大小屏幕实时同屏。这样方便的投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其次,乐播投屏是内容与终端的连接者。针对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乐播投屏在打通终端与终端间堵点之际,也在积极连接更多优质内容。目前,乐播投屏已经先后和抖音、快手、B站等近万个音视频APP厂商达成合作。其中,前者积累的亿级用户将享受到后者提供的丰富内容。

乐播投屏覆盖应用

最后,乐播投屏是软件与硬件的连接者。乐播投屏的合作伙伴中包括许许多多硬件厂商。数据显示,乐播投屏已覆盖市面上接近100%的电视、投影及盒子品牌。对于这些品牌而言,他们与乐播投屏的合作,一方面能帮助其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能帮助硬件产品迭代升级。作为市占率第一的投屏软件,乐播投屏不仅能向硬件厂商反映用户的需求,也能在技术端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从产业生态的角度看,正是因为有了乐播投屏这样的软件连接,硬件厂商、内容服务商以及用户才能各取所需,整个产业才能各得其所,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尽管OTT当前进入了智能大屏持续运营高增长的新阶段,但是乐播投屏所带来的连接价值却依旧无法忽视。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乐播投屏也通过不断的创新为产业生态注入了活力。

带领产业驶向“万屏互联”的星辰大海

乐播投屏能够在中国数字电视盛典获得行业领袖们的认可,得到产业生态贡献奖,更是源于其为行业指明的“由屏幕连接的生态未来”。用连接的力量穿透算力的便捷,并突破交互的壁垒,乐播投屏的理念已经突破大小屏之间的连接主题,描绘了一幅由投屏联结的跨屏生态图景。

最早的投屏应用是通过局域网连接WiFi,在手机端发起投屏,在大屏幕上播放,这是用户最熟悉的手机算力通过局域网赋能大屏的场景。

如今乐播投屏通过不断地研发,不断地思考,推出了云投屏、云镜像,通过云端无穷无尽的算力来赋能大屏,并且把云计算的能力压榨到极致,为大屏服务。

在交互模式上,乐播投屏支持多元化的跨屏互动方式,从而实现交互的丰富多样性。举例来说,比如投屏入口上面就有投屏码的选择,还可以通过NFC投屏、智能硬件的网关语音控制等进行投屏。在解决了连接算力交互的问题之后,乐播投屏才有信心将投屏这个事情一直做到底。

在乐播创想的未来中,借助5G、AIoT等技术,在投屏能力的加持下,大屏将跨出单纯的客厅场景,击穿更多行业和应用之间的壁垒,实现万物与屏互联,彻底颠覆如今的学习、生活和生产方式。

例如,乐播投屏早就洞察到了企业场景下大屏的巨大商业价值,认识到投屏已经成为企业开会的刚需,并且只要把投屏的门槛做得足够低,投屏的体验做到足够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投屏开会,并且投屏的次数和时长会无尽的放大。在大型企业会议室的布局上,乐播投屏已经与包括百度、美团、快手在内的30多家大型的企业形成了合作,覆盖3万多间企业会议室。而这也是投屏赋能OTT大屏转型、场景拓展的又一范例。

据了解,乐播投屏今年会将原来的产品体系进行全面升级,以会议投屏为切入点,打造基于大屏的线下线上一体化云协作解决方案,为千万间中小型企业会议室降本提效。

用户随时通过手机微信扫码或电脑网页输入投屏码,就可以实现多人开会,一起投屏;随心切换演示文件,云端内容无限呈现,多方任务高效协作;随地实时协同,无论是本地近场会议,还是异地远程,都能打造高能云协作讨论空间。

乐播投屏使用场景

在观影、办公之外,教育、游戏、酒店、车机等等场景下的投屏都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刚需,成为连接网络孤岛、打破场景壁垒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从生态的角度看,相比与内容服务商、硬件厂商达成合作,乐播投屏推出的全新服务,其实是在挖掘大屏终端的用途,丰富现有的OTT生态体系。对于内容服务商、硬件厂商来说,拥抱云技术的乐播投屏,也有望为其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多元化。

智能大屏持续运营高增长的新发展阶段,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仍需要连接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讲,乐播投屏等企业的连接能力决定着大屏市场发展的天花板。只有不断提升连接能力,大屏市场的商业蛋糕才能不断做大。

电科技(www.diankeji.com)是一家专注于全球TMT行业的领先资讯媒体。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络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9087780b049bbb54ef4ba547ea51910